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

宋之问是唐朝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称“沈宋”。其父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多才多艺。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善诗词,成为一时佳话。

宋之悌在安陆漫游期间结交了李白,友情深笃。年宋之悌被贬朱鸢(今越南河内),李白赋《江夏别宋之悌》赠友人。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因着这份情谊,在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捕之际,宋之悌的儿子宋若思与郭子仪倾力相救,使李白幸免一死,流放夜郎。

至此,一切都是按正史的逻辑发展的,宋之悌传承了其父的侠义之风。

只是,宋令文还有两个儿子,宋之问和宋之逊。

宋之问和宋之逊虽承乃父博学,却因谄附张易之兄弟,陷害王同皎同时成了名震大唐的小人。三子迥异,不知宋令文作何感想。卖伞和卖鞋的故事可否用来安慰宋老先生?宋之悌仕途晋升时淡然:幸得明君,任人唯贤,正义得申。宋之问和宋之逊春风得意时开心:不管三七二十一,儿子富贵就行。可故事终是故事,宋令文老年时如果拎得动棍子,应该会追着两个逆子一顿痛揍;身体不好就只有哀叹家门不幸了。

宋之问的《题张老松树》写松树高节,亦有向善之意。初读不解,设想了很多种可能:

1、他在高喊口号举大旗。2、小人也有人格撕裂的一面。3、每一个坏人内心都曾有从善之念。4、就物写物,文法而已。5、愈不善,愈言善。

每一种都不确定,忽略宋之问的名字,回思“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这两句诗确有凛然正气。直到看杜荀鹤的《感寓》,豁然开朗。

感寓

杜荀鹤

大海波涛浅

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

人死不知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1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