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脉诊难经尺寸之间,阴阳调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4458.html

在我国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有一段关于脉的尺寸的描述,引发了我们对古代脉诊的浓厚兴趣。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脉象,又包含了怎样的医学智慧呢?

《难经》中这样解释:“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也就是说,脉的尺寸是脉象的关键所在,它是我们了解人体阴阳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这里的“关”是指手腕处的桡骨茎突,古人以此为分界,将手腕至肘部的脉分为尺和寸两部分。其中,尺内主要反映阴性脏腑的功能状态,而寸内则主要反映阳性脏腑的功能状态。

进一步来说,“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这就是说,我们在诊断时,要将寸进一步细分为尺,以便更准确地判断阴阳平衡状态。阴性脏腑的功能状态主要看尺内的脉象,阳性脏腑的功能状态则主要看寸内的脉象。而在具体的数值上,“阴得尺内一寸”,也就是说,尺内的脉象占整个脉的六分之一;“阳得寸内九分”,也就是说,寸内的脉象占整个脉的九分之一。

最后,《难经》总结说:“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就是说,脉的尺寸,其实是指脉的宽度,而这个宽度,是以一寸九分为标准的。

总的来说,脉的尺寸是古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脉象,它与阴阳平衡的关系密切,对于理解古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脉诊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它蕴含了古代医学家们对生命、对健康的独特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12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