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通过医疗手段保持了童颜,但却会被眼睛出卖。判断一个人的年龄,最好的方法是看ta的眼睛。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机能会逐渐老化,85%的人都会出现老花、白内障等老年性眼病,眼睛是真实年纪的表现。
可能是近视的人群太过庞大,近视将伴随终身的真相太过残忍,民间一直有一个让近视大军感到些许安慰的“传言”——近视的人老了不容易老花。
然而,科学告诉你残酷的真相:异想天开!
之所以会有这个误解,主要基于两个说法:
“老花镜=远视镜→老花=远视,近视与远视是可相抵的,老了之后近视与老花相抵,所以近视老了不会老花。”
“近视的人,老了看近处不需要戴老花镜也能看清楚,所以近视老了不会老花。”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老花≠远视
虽然老花镜和远视镜的原理一致,但并不能说明老花就是远视。
远视
远视,是由于眼轴过小,或者眼球里镜头的曲折能力不够,使得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看近的视力尤其会更差一些。
下面用小孩成长的眼睛“正视化过程“来简单解释下远视、正视、近视。
远视常发生在儿童,可以描述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状态,几乎所有的宝宝在出生的时候都是远视眼。
小宝宝的眼睛小,眼轴短,光线入眼后聚焦在了视网膜后方,形成了自然的“远视眼”。
随着孩子长大,眼睛变大,眼轴也会变长,此时光线落在了视网膜上,变成了“正视眼”。
若孩子继续长高,眼睛也会继续变长,光线就会落到视网膜之前,则会变成“近视眼”。
老花
老花眼是正常的眼球变老后的生理现象。
平常外界的光线进入眼球,需要我们的角膜和晶状体来聚焦。为了能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需要晶状体改变自己的形状,比如看近的时候,晶状体就要变得更凸一点,增加对光线的聚集能力。看远的时候,晶状体就要变得更扁平一点,扩散对光线。
而人老之后的晶状体弹性和控制晶状体变形的睫状肌的能力下降,眼睛失去了灵活聚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不能快速切换看远、中、近,切换的越来越慢,越来越累,越来越模糊,这就是老花。
老花一般在40岁以后逐渐出现,随着年纪的增加,花的也会越来越厉害。
能看清近物≠没有老花
在普通人眼里,只要近物能看见,就不是老花。所以80岁大伯说:“我好着呢,还没老花呢,现在不戴眼镜我还看的见报纸呢!”那么,能看见近的就不是老花了么?
非也!根据前面的解释,近视与老花的原因和病理均不相同,不管你近视不近视,大家都会老,眼球机能都会衰退,不同的年龄老花的程度也不一样。近视的人,由于摘镜后改变了看近模糊的结果,但是没有改变调节(看近对焦)功能下降的事实,所以仍旧会老花。
不同年龄的老花度数大概如下:
45岁左右,老花约为度
50岁左右,老花约为度
60岁左右,老花约为度
对于近视又有老花的人,需要配戴的花镜度数就是本身看远时候的眼镜度数加上老花的度数。
比如,小编本人近视配镜凹透镜度(-),当60岁老花时按平均凸透镜度(+)来矫正,那么我60岁时需要佩戴的花镜度数为-+=-度。
也就是说,我60岁时看远处正常佩戴近视度的眼镜,看近处则佩戴近视度的花镜。
又比如,一个50岁的人,老花度,如果他近视刚好也是度,那么这个时候刚好可以抵消,花镜的度数就是0。这种情况下,他看远处正常佩戴近视度的眼镜,看近处则可直接把眼镜摘掉即可。
近视与老花相抵,近视可以不戴眼镜阅读,这也是误解为近视了不会老花的主要原因。但在现实中,很少有这么理想的情况。因为很多人不仅有近视,还会有散光,散光是不能抵消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式是简化的,具体的情况会更复杂一些,还要结合阅读距离等加以调整。
当近视遇上老花
我们知道了近视老了之后一样会老花,那当近视遇上老花该怎么办?
①配两副眼镜,一副远用眼镜,以解决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看远模糊;一副近用眼镜,以解决老花引起的看近困难问题。根据使用条件交替佩戴。
②配一副特殊眼镜,渐变多焦点眼镜,镜片由于特殊设计,镜片不同位置度数不同,通常镜片上方为远用度数;下方为近用度数。一副眼镜就可以看清远近,非常方便。但是由于特殊设计,需要学习使用,同时需要慢慢适应,比配两副眼镜相对复杂。
③还可尝试多焦点隐形眼镜以及屈光手术。
眼睛问题看似简单为视力问题,实际上复杂且多变。不管是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等问题均需要到专业场所进行专业检查,明确每个人的眼睛状态,以及需要佩戴何种度数的眼镜,同时需排查可能伴随的或潜伏的眼部其他病变,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专业规范处理。
来源:易点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