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呈现ldquo高低快多r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

我国目前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黄斑性病变以及高度近视等成为新的致盲性眼病。目前,青少年近视呈现“高低快多”的新特点。

高度近视眼学生不断增多

目前青少年儿童近视有“高”、“低”、“快”、“多”4大特点。

“高”,是指患病率高,甚至有将近90%的大学生患近视眼,范围较大。

“低”,是指发病年龄越来越低,目前小学一年级6、7岁的孩子近视眼患病率达到7%,在上小学之前就有近视眼。

“快”,是指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小学生比初中生近视的进展速度更快,不仅年龄低,而且速度也快。

“多”,调查显示,目前初中生里高度近视眼已达2%,高度近视中约有10%的人可能会因此失明。高度近视眼发病人群增多,尤其到是到了高中阶段,高度近视眼的学生数量会越来越多。

环境+遗传因素成青少年近视主因

如今,在街头上戴眼镜的小孩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有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患近视的比例分别高达30%、60%及75%以上。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病率不但增幅很快,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环境因素是造成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化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或者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用眼,加上不少小朋友有偏食习惯,睡眠不足、户外运动不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眼睛调节功能出现问题。此外,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儿童教育不断提前,过早地让孩子“近距离地学习”,对儿童的视力影响也会越大。缓解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学习压力,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眼。

近视眼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父母双方都是近视眼,孩子患近视眼的几率会很高。一般来说,度算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眼底黄斑、视网膜变性等,最终严重伤害眼睛健康。对于有的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的“飞蚊症”,就是眼前有像“飞蚊”一样的影子,需要提高警惕,应该及时进行眼部检查,排除眼底疾病。

对于眼睛的防护

诸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每日在户外活动累计2-3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仅为0.8%;户外活动1小时的孩子近视率则为3%;每日户外活动仅半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为24%。

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眼接受较明亮的光线,视网膜就会产生较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球增长,不易变成近视。所以户外均匀且明亮度高的光线,即使是阴天或在树荫下,也可能有效的预防近视。另据研究,如果要上述机制发挥作用,每天至少应暴露2小时。每周如果有19小时在户外暴露就能够抵消高强度近视活动的影响。即使父母双方都近视,每周19小时户外暴露仍有保护作用,发生近视的风险就会相对比较低。

说到户外活动,首先我们就想到晒太阳,而太阳所发出的红外线和可见光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电磁辐射,尤其是太阳还会辐射大量的能量较高的紫外线,这些紫外线通常被解释为对人体起有益作用大于伤害。

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不仅可以杀死人体皮肤上的细菌,还能增加皮肤弹性,增强人体抵抗力,更重要的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会转化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增加人体钙质的吸收,保护眼睛巩膜,维持眼球壁的弹性,抑制眼轴被拉长,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以上事实和推断,我们更应该自觉的形成这样的态度:户外活动对近视发展(接触到的所有“辐射”综合效果对发育中的人眼具有自动调节,保持眼器官独立自主应对远近目标的功能)有保护作用,虽然不知道“暴露”的力量到底来自何方(国内有专家在研究室内外光谱的差异对近视的影响)。但明显超过了视近活动导致近视的致病作用(国外有实验证明高强度用眼伴随3小时户外的“暴露”可以抵消近视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6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