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无敌赛道,兼具科技创新和精密制造双重

对于医疗器械,很多人并不陌生,比如心血管手术用的支架,骨科手术用的人工关节,眼科手术用的人工晶体等。一台成功的手术,除了靠外科医生的精湛医术,医疗器械也至关重要。

今天就聊聊医疗器械,行业前两年被大家公认为是老龄化社会的超级无敌赛道,典型的高科技成长行业。去年以来,行业大幅回调,元旦开市后又来了一波加速急跌模式。

01

下跌原因主要来自四方面

资本市场担心集采造成企业业绩下滑。如果集采中标价格跌幅过大,扩大的采购量不足以弥补利润率下降给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资本市场对此有担心。

资本市场担心DRGs带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下降。DRGs中文意思就是按病种付费,意思是说,医院治疗某种疾病,比如骨折,医院做了多少检查,用了多少药品、医疗器械,医保局按照这个病种统一支付费用,医院技术水平高,检查做的少,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少、进院价格还低,医院就能挣钱,医院很可能像其他生意一样也可能赔钱。

即将实施的DRGs,医院将从过去的收入端变为未来的成本端,医院为了效益,在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下,肯定会尽可能地减少医疗器械的使用,尽可能地使用便宜的医疗器械,资本市场担心可能造成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下降。

不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恐慌,担心医疗器械行业戴维斯双杀。虽然经过大幅下跌,与历史比较,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的估值已经回到了底部区域。但医疗器械企业的绝对估值并不低,低的市盈率大概20-30倍,中等的市盈率大概40-50倍,有些高的市盈率甚至达到70-80倍。

高增长才有高估值,低增长、不增长或者业绩下滑,只能是低估值。不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恐慌,担心未来医疗器械行业高增长不再,市场继续杀估值,形成戴维斯双杀,企业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市盈率)大幅回调。

兼具科技创新和精密制造双重属性的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属于典型的科技成长板块,各类科技、成长基金在配置芯片、新能源汽车、光伏、CXO等行业的同时,还会配置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近期这些泡沫严重的成长板块明显回调,这就造成了基民赎回成长风格基金、公私募基金经理降低成长板块仓位时,被动卖出了医疗器械企业,行业内企业股票价格元旦后继续大幅回调。

02

行业成长性好,长期不悲观

咱们的医保是保基本、广覆盖,已纳入医保的医疗器械也能治病,但是治疗效果更优、治疗时间更短、治疗体验更好、还没有被纳入医保的创新医疗器械出来后,患者用不用?我相信很多患者愿意接受疗效更好、价格更贵、治后生活质量更高的创新医疗器械,除非家庭经济条件实在是不允许。

人们可以在吃穿、旅游、教育、家庭轿车等方方面面省钱,但没人会在生命、健康上省钱,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只有一回,就算活到岁,也还想快乐地多活几年。人类对生命、健康追求的无上限,决定了创新医疗器械需求无上限。

创新药,无论是小分子药物(化学药)还是大分子药物(生物药),创新性要求都极高,而医疗器械兼具科技创新的同时,更偏向精密制造,东亚人思想上确实不像欧美人天马行空,在创新性方面很多真的不如欧美,但精密制造方面完全不输他们,比如芯片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是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苹果也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代工生产的。在医疗器械方面,我们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后发制人,赶上并超越国外同行。

目前国内很多医疗器械还是以国外进口为主,随着DRGs即将实施,在疗效有保证的前提下,医院更有动力使用价格便宜的国产医疗器械。以前医保是按照项目、医院支付费用,即将实施的DRGs,医保局医院支付费用,医疗器械将从企业的收入端变为成本端。国外进口医疗器械很多都比国产的贵,医院为了提高收益,在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下,肯定会优先使用国产医疗器械。

这样的话一方面除了可以扩大国产医疗器械使用量,另一方面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也可以在尽可能多的使用中,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样本,改进和提升医疗器械质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满足患者需要的新型医疗器械,同时还能凭借质优价廉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展。

与仿制药类似,医疗器械集采其实也是一次供给侧改革,随着集采的深入,未来数量众多、实力弱小的中小医疗器械企业,特别是全公司就靠着1、2个单品活着的医疗器械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出局,医疗器械市场会逐步向头部集中,当然市场集中度提升肯定有个过程。

和仿制药类似,医疗器械集采进一步大幅降低企业利润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企业要发展,员工还有他们的家人也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都要以合理的利润空间作为保证。真的有一天企业生存不下去,员工吃不饱、穿不暖,最后还是患者及其家属利益受损,因为真的到了那时候有钱可能都买不到救命的医疗器械了。

医疗器械是用来治病、救命的,是刚需,可不是校外辅导那种可有可无的伪需求。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房地产企业集体躺平不参加土地竞拍的事情吧,要是医疗器械企业挣不到钱也集体躺平那就麻烦了。

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长期不悲观,在目前这个时点,应该更乐观一点才对。

03

大部分公司估值进入历史底部区间

去年下半年以来,医疗器械行业大幅杀跌,主要企业无论是A股上市还是港股上市,基本都腰斩,有些公司市值甚至跌了8成。

心脏支架唯二企业乐普*疗,骨科植入耗材龙头大博*疗、爱康*疗、春立*疗,冠状支架龙头心脉*疗,用于治疗肾透析的血流灌流器市场绝对霸主健帆*物,市盈率历史百分位进入了20%以下的底部区间,其中爱康*疗、心脉*疗、健帆*物进入了5%以下的绝对底部区间,特别说明一下心脉*疗年上市,上市时间不长,有关数据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国内两家医疗器械平台企业迈瑞*疗、微创*疗,迈瑞*疗跌幅不深只有34.7%,位于28.68%的位置,但分位值也在1/3以下的低位。微创*疗目前还不盈利,无法采用市盈率估值,公司作为高科技企业,按照国际通用做法,采用市销率(PS)估值,历史百分位处于2/3以上的顶部区间,但实际上公司股票价格下跌65.5%,跌幅并不小,估值处于顶部区间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前十几年涨幅不算大,股票价格爆发式上涨主要集中这两年,所以显得目前估值比较高。

用于防止孩子近视眼度数上升的角膜塑形镜国产霸主欧普*视,由于行业渗透率低、成长性好,市盈率估值一直居高不下,公司股票价格虽然腰斩,但市盈率仍然高达75倍,历史分位值58.55%,处于合理稍微偏上的位置,不算低估。

当然以上市盈率都是用年净利润估算的,考虑到现在已经是年1月,如果用今年的净利润计算,很多企业的估值还会进一步下降。比如欧普*视,假设今年利润增速30%,公司市盈率大概能降到57倍左右,大概位于历史市盈率30%的低位。

04

对自己心仪的公司,买跌不买涨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大风险是大涨出来的,大机会是大跌出来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暴涨就没有暴跌,没有暴跌就没有暴涨。

比如去年10月24日《它的行业地位比B站还高,今年跌了6成,机会还是陷阱?》与大家交流的芒果*媒,最多时跌了60%,正是因为下跌幅度大,才有了后续上涨的空间,仅仅2个半月过去公司就悄悄上涨了48%。去年9月4日《白酒股价腰斩,跌到位了吗?能进场捡漏吗?》与大家交流的白酒行业,泸州*窖、口*窖等公司也在大跌的基础上悄悄上涨了40%-50%。

再比如去年5月5日《芯片行业如何投资,干货在这》与大家交流的芯片半导体行业,也是因为前期下跌幅度过大,才给了7、8月爆炒的机会,GPU和模拟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设备龙头景*微、圣邦*份、北方*创最多时上涨了%-%,虽然近期回调较多,但相比去年5月初也都翻倍。

同样的,对于自己心仪的医疗器械公司,也应该是买跌不买涨,而不是等到它涨起来后悔,当风险过去,所有人都觉得它好时,机会就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估值只是一面镜子,通过历史能大概率预测未来,但历史不能完全反映未来,这点很关键。所以底部区间并不表示价格不会继续下跌,一楼下面还可能有地下室,地下室也可能分地下一层、地下二层。这么看的话,分布式建仓可能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个股和宽基指数不一样,宽基指数没有系统性风险,跌下去迟早会涨上来,只是时间不确定而已。个股、行业是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所以任何一家公司,再看好它,不要超过总仓位的10%,任何一个行业,再看好它,不要超过总仓位的20%。一方面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好公司、好行业非常多,没必要单吊一家公司、一个行业。另一方面,真的运气背到家,灵魂砍价继续持续下去,就是不让医疗企业挣钱,投资者也还亏的起。

今天就聊到这里,后续我们还将对食品饮料的颐海*际、洋河*份、桃李*包、绝味*品、中国*鹤,互联网行业的美*、京*、腾*、阿*、携*、拼多*、百*、B*、快*、京东*康,金融行业的中国*安、建设*行、工商*行,医疗服务行业的爱尔*科、国际*学、锦欣*殖、美年*康,医疗器械行业的微创*疗、乐普*疗、大博*疗、爱康*疗、春立*疗、欧普*视、心脉*疗、健帆*物,医药行业的恒瑞*药、百济*州、信达*物、贝达*业、科伦*业、中国生物*药、翰森*药、石药*团、长春*新、我武*物,疫苗行业的康泰*物、智飞*物,体外诊断行业的安图*物,血制品行业的天坛*物、华兰*物,快递行业的京东*流,殡葬行业的福*园,教育行业的中公*育等进行交流。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帮我来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hfsl/10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