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4325496.html“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这两句诗是清代诗人尤侗写的,说的是古代女子追逐“时尚头型”的事。不要以为那时候没有“美发店”,女子的头型就弄不出花样来。因为过去的女子并不剪发,长长的头发提供了千变万化的基本条件,真要认真比较起来说,那时候的各种发式,能愁死现在的“美发专家”了。过去男子也不剪发,但男子的头型却也相对简单一些,只是根据年龄段来规定,一种是古代幼童把垂发分成两个发结,在头顶扎成髻,形状如角,所以后来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之交”也就是“发小”的意思了。到了二十岁,男子束发而冠,表示成年。头型也就不再变化了。而女子成年时,举行成人礼要挽髻,古代女子的发型,其实也就是发髻富丽多姿的发展史了。据记载,秦始皇信奉仙道之术,崇尚仙女发型,于是他就下令宫中后妃、美女浓装艳饰,使发型变化多而新奇,为了取悦皇帝,大家相互模仿与创新,发型的变化与装饰也就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的“审美取向”,也就一直延续和影响着后面的历朝历代,特别是汉唐两朝,发型的装饰变化更精致更艳丽,有一本书叫做《髻鬟品》,记录了这一时期比较经典的发式,光是名字就有一百多种。不过,元、明两代,在评判一个女子美不美的时候,发型的参考价值并不太高,这一时期的发式才开始走向简约和单纯。标新立异的高髻和浓涂重抹的装饰逐步减少,到了满清时期,男人梳起了长辫,女人发型则以后垂髻为主了。漂亮的发式能增加仪容的俊美,这也难怪古代妇女在发式造型的变化上积极“落实”。那些极为富丽而多姿的各种设计,一直在历代相承,从简至繁,又从繁复简,就算是几种最基本的编发和发式,也都叫人叹为观止。比如结鬟式,这类发型,都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展,有的垂挂,有的妇女自身头发有限,往往还要加上“假发”和首饰,这样才显得巍峨华丽。这种发式在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就是前面提到的仙女发型,很多名流仕女也经常有采用。汉代末期出现了一种叫“拧旋式”的发式,据说是甄后发明的,这种发式的编法是将头发分成几股,像拧麻花似的把头发盘曲扭转缠在头上,灵活生动又饶有风韵,为很多未出室的名贵女流所喜好。在唐代的绘画、雕塑与墓壁画中皆可见到的一种发式叫“盘叠式”,其形高耸而不走落,号为螺髻。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中,有很多盘叠的螺髻。《髻鬟品》中记有魏武帝宫中的宫妃梳“反绾式”的记载,隋唐时期这种发式也很流行,一般多为宫妃、名贵女流所喜好,未出阁的少女常在反绾的髻下留一发尾,使之垂在肩后,称为“燕尾”,亦称“分髫髻”。古代妇女的发型中,最为普遍,采用最广的是“结椎式”,可以说从商周一直到明清一直沿用。偶尔的变化也只是发型的高、平、低,以及结椎在前、中、左右、后的不同而已。不过,古代女子的发式,现代人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现在只能是在文字里看一下,因为忙碌的现代人要想做出这样的发式,估计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和时间了。当然,偶尔也有一到美容店做起头发,就能做上一天的“爱美”女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hfsl/1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