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但不能减轻,反而加的更多
近视的加深原因并不是因为戴眼镜
孩子近视,家长“远视”
今天向各位家长推荐一本近视方面的奇书,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施密德(KlausSchmid)所著、石一宁教授主译的《近视手册》。书名:《近视手册》石一宁
这本书是KlausSchmid博士将全球的关于近视的文献所做的整理和汇总,书中公允的总结了近视相关文献,并将各种发表的研究结果以及建议进行了关联,所以权威性不言而喻,可以称得上是近视防控的“圣经”,同时,这也是一本充满爱的著作,KlausSchmid博士编写此书的初衷就是因为他的夫人和孩子近视了,因为他对夫人和孩子满满的爱,而开始查阅各种近视文献,遂成此书,并期望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而主译者石一宁教授也是一位充满大爱的眼科专家,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机制以及预测、预防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接触本书及作者后,数次沟通而获得作者允许,遂自费集合了国内眼科及视光领域的顶级团队进行了翻译,并亲自把关数易其稿,最终成书,同时还邀请了视光界前辈褚任远教授、王幼生教授做序。
除了新华词典、电话黄页之类的大部门,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见过的最厚的一本书:全书一共页。元的定价,想必也阻挡了绝大部分人群的购买欲望。从书名来看,专业性又是如此地强。这些都形成了初见《近视手册》的巨大阻力。
但是,在我看过这本书,特别是和本书的翻译者石一宁老师多次近距离接触后,却发现这本书是如此地值得推荐,推荐给家长、推荐给老师、推荐给孩子、推荐给关心着儿童近视防控的每一个人。
首先,这是一本来自于非眼视光和眼科学的跨界作者。施密德作为一名物理学博士,由于两个孩子严重近视而饱受困扰。为了帮助自己和其他家长的孩子,开始收集研究相关资料。也就是说,这本厚厚的书凝聚了对家人深深的爱。这一点像不像您,亲爱的家长朋友?
其次,理科学者的做事风格,在编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众说纷纭的近视领域,不同流派的专家争论异常激烈。而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表现出非常刻意地克制,并不会评价对错,只是把某个领域的不同论文观点,整理提炼出来,让读者自己来评判。
我想,这也体现出了本书封面上这句话的内涵:近视的形成就像搭积木,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控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防治近视。
第三,本书信息量如此之大的同时,又保持着脉络之清晰,这就尤为难得了。从序言、目录到最后的参考书目,竟然没有一句废话,的确不愧是从年一直延续更新了十五版,写到了现在的版。在这个最新版本中,作者列举出来的参考论文书目就达到了篇(第页至第页)。
第四,这本书的金句不断。在引言中,有一段话读后印象深刻:"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到某种近视发生的机制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已经很接近这一目标了,并且认为其他所有学者、验光师和眼科医师都错了。奇怪的是,这些学者间通常互不认同。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一些学者正确,而其余的学者就错了---针对他们具体的实验和经验来说,所有的学者都是对的。显然,近视的发生是有很多不同机制的,我们的重点是要找到具有共性的东西。"这就值得我们总结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专家,但高中的近视率却达到世界最高的86%。
在假性近视一节中,这一句话被作者特意加了黑体:"这种假性近视通常先于轴性近视,并且最常见于年轻人,或者这种调节痉挛通常被误诊为近视,并且给予负镜处方,这是之后真正的轴性近视发展的原因。"
一个"误诊",多么值得每位眼镜从业者和家长思考!
最后,要特别感谢石一宁教授领衔、梅颖等众多老师组成的强大翻译团队,以及褚仁远、王幼生多位专家通过序言的形式,让这本好书得以摆到我们的书桌上。最值得推荐的,是中英文对照的编排风格,左边是英文原文,右边是中文翻译,这样能够让读者相互进行对照,原汁原味地汲取作者精华和译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