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散光的发生与角膜形态不够“圆”有关。正常来说,没有散光或散光度数比较小的情况下,角膜(黑眼珠)形态是“圆”的。反之,如果角膜(黑眼珠)形态不“圆”,则说明有散光或散光度数偏大,有不少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就存在角膜形态不圆的情况。
如果散光是对称的,相对好解决。但如果是不均匀、不对称的散光,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个角膜的3D扫描,也就是角膜地形图,来了解其角膜形态,从而判断他的散光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以排除疾病的可能。比如说圆锥角膜,其多于青春期前后发病,严重可致盲,常见的表现就是高度的不规则散光。此外,通过角膜地形图,还可以判断散光出现的位置。散光出现的位置不同,预后也不同。散光检查结果(图源网络,侵权删)因此,做角膜地形图的意义主要在于尽早发现散光的异常问题,以及更好地解决散光问题。眼轴测量了解近视发展和判断验光准确度同样,在讲解眼轴测量的意义前,小编先为大家进行眼轴基本知识的科普。所谓眼轴指的是从眼球接受光线的最表层,即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受光线最里面的一层)的距离,这段距离可以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简单来理解,眼轴就是从眼角膜到视网膜的光学距离(如下图所示),也可以理解为眼球的前后直径。
(图源网络,侵权删)
眼轴长度是检测眼球发育的重要指标,需要定期监测。婴儿时期的眼轴长度在20mm左右,成年时期的眼轴长度在24mm左右。
(图源网络,侵权删)
近视和眼轴长度息息相关,眼轴的过度发育,会导致孩子“年纪轻轻”就拥有成年人的眼轴。随着眼轴的增长,近视度数也会增加。
此时就需要通过测量眼轴的长度,来了解孩子的近视发展速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等。尤其是对于有散光,散光度数超过度的孩子来说,这个更是不可或缺的检查。
散光度数大的孩子,验光很难验得准。有的时候,散光度、散光度,甚至是散光度的孩子,她(他)们的验光结果可能显示视力都是1.0,这个时候结合眼轴测量,医生才能判断验光的结果是否准确,同时了解孩子大概的视力情况。目前,测量眼轴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测量仪(即A超,接触式测量)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两种。一般来说,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的准确度显著高于超声测量,因此目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测量眼轴都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眼轴检查结果(图源网络,侵权删)通过眼轴测量,医生可以了解孩子的近视发展速度,同时这一数据也为验光结果提供了参考。写在最后
综上,医生建议孩子做角膜地形图和眼轴测量是有其道理的。
做角膜地形图可以尽早发现散光方面的异常,排除疾病的可能,同时更好地解决散光问题。再结合眼轴测量,医生可以判断近视发展速度和验光准确度,了解孩子的视力大概情况,给孩子配一副更合适的眼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