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将之一,也是民间信仰的“关帝圣君”。
他的忠义仁勇、文韬武略、美髯公的形象,深入人心,广为传颂。
在罗贯中的名著《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那么,关羽的身高到底有多高呢?如果把他放在现代社会,他会不会显得过于高大而笨拙呢?有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来还原他的真实身高呢?本文将通过考古出土的汉尺,来揭晓这个历史之谜。
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长度度量单位,沿用了数千年,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
但是,尺的长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变化。
在不同的朝代,尺的长度有不同的标准,甚至在同一个朝代,也有不同的尺制,比如裁衣尺、量地尺、营造尺等。
那么,关羽所处的三国时期,尺的长度是多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借助考古出土的汉尺。
汉尺是汉代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汉代时,汉尺的度制基本为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目前,出土的汉尺有60余支,其中最精的是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银铁尺,长23.2厘米,正、背面各等分十寸,其中一边第三寸内为三等分,第五寸内为五等分,第七寸内为七等分,第九寸内为九等分。
这把尺被认为是西汉时期的尺,与秦代的尺相同,也是汉代尺的基础。
而东汉时期的尺,根据出土的铜尺、骨尺、牙尺等,长度一般在23~24厘米之间,平均长23.4厘米。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汉代一尺的长度大约在23~24厘米之间。
有了汉尺的长度,我们就可以计算关羽的身高和胡须了。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如果按照汉尺的平均长度23.4厘米来换算,那么关羽的身高就是2.1米,他的胡须就是0.47米。
这个身高和胡须,放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高大和壮观的。
即使考虑到罗贯中为了美化小说人物,将三国人物的身高都拔高了一些,关羽的身高也不会低于1.9米,胡须也不会短于0.4米。
这样的关羽,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民间,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
当然,关羽的身高和胡须,并不是他成为武圣的唯一条件。
关羽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真正倚靠的是他的有勇有谋,以及他对刘备的忠心、曹操的仁义。
他曾经单人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他曾经义释曹操,赢得白马之围;他曾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他的武功、智慧、品德,都是他的魅力所在。
我们讨论他的身高和胡须,只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他、认识他。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绝不单一地以身高、外貌来评判他人。
既然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长度单位,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三国演义》中对于其他人物的身高描写,算算他们的身高,以更好地了解关羽的身高在当时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其中,张飞“身高八尺”,看来比他关二哥要矮23.4厘米,但也是1.87米的大高个了;而大哥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在三兄弟中最矮,是1.76米。
军师诸葛亮、名将赵子龙都和张飞身高相同,也是“身长八尺”。
说完蜀汉名将,再来看看曹操的身高。
书里写曹操是“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竟只有1.64米。
但曹操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以其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一统北方,可见人不可貌相。
另外,《三国演义》中提到具体身高的,还有许褚——“长八尺余”;董卓——“身长八尺”。
而其余人虽然大多没有提及具体身高,但也常常用“身长貌伟”、“气宇轩昂”等词语。
可见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或多或少都进行了艺术加工,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
通过考古出土的汉尺,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关羽的身高和胡须,以及其他三国人物的身高。
我们发现,关羽的身高在当时是非常高大的,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高个子。
他的胡须也是非常长而浓密的,给人一种威严和雄壮的感觉。
但是,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以身高和胡须来评价关羽,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他的武功和品德。
关羽之所以能够成为武圣,是因为他有着超凡的武艺、智慧、忠义、仁勇,而不是因为他有着高大的身材和长长的胡须。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认识和学习关羽,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形象。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关羽的精神和价值,而不是被他的外貌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