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人工晶体治疗高度近视长期安全稳定

导读

眼内人工晶体植入(intraocularcollamerlenses,ICLs)可以用于改善高度近视和散光。ICL在短中期表现出了不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疗效。然而,白内障被认为是ICL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日,瑞士的Guber教授等在JAMAOphthalmology上发表了相关论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目前,用于治疗屈光不正的植入人工晶体主要包括前房角支撑型、虹膜夹持型以及后房型。其中,属于后房型的ICLV4型人工晶体于年应用于眼科,然而对植入预后的随访数据非常有限。有报告显示,ICLV4植入8年后,5%的病人不得不接受超乳手术,而20%的患眼出现晶状体浑浊。本研究旨在对ICLV4在更长时间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研究共纳入78位患者只眼,于到年接受ICLV4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8.8岁。其中,53名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数在-15.5D及以上,73人低于-15.5D,以及7名近视患者接受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有60只患眼以术后达到正视眼为目标。

术后检查包括裂隙灯、眼压测量、矫正远距离视力(CDVA)、未矫正远距离视力(UDVA)、显性验光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等等。评估结果包括是否出现接受白内障手术、晶体浑浊、高眼压等病理情况。

结果显示,晶体浑浊的发生率在5年和10年分别为40.9%及54.8%。在5年和10年时接受超乳白内障手术分别为5只眼(4.9%)和18只眼(18.3%)。拱高(vaultheight)在术后平均为μm,10年后则为μm,平均每年下降26.8μm。拱高的下降与晶体浑浊和接受白内障手术具有相关性。

对全部术眼的分析显示,显性等效球镜值术后随访6个月、1年、2年、5年和10年时分别为?0.4、?0.5、?0.7、?0.8以及?0.7,而术前期望达到正视眼的亚组则分别为?0.3、?0.5、?0.8、?0.9和?1.1。尽管第一年中出现了明显变化,但更长时间后的屈光状况变化并不显著。

研究者通过安全指数(术后CDVA/术前CDVA)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随访6个月、1年、2年、5年和10年时安全指数分别为1.42、1.46、1.43、1.42和1.25。术后10年,仅有1眼视力下降3行,3眼视力下降2行,7眼视力下降1行,其余眼视力均相当或优于术前水平。

术后一年内,有18只术眼发生早期并发症。其中,10眼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发生严重眼前房炎症,4眼出现ICL与晶状体周边接触。1眼发生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1位病人出现严重的闪光感,但行虹膜切除术后缓解。同时作者指出,ICL并不会导致ECD的显著下降。

对于ICL对眼压的影响及与闭角性青光眼的相关性,术后眼压平均为14mmHg,10年后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6mmHg,没有显著升高。有12只眼(12.9%)发生过高眼压,需要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但是没有病人由于房角阻滞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

作者认为,该研究总体上肯定了ICLV4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以及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对于术后并发白内障的问题,作者提出,鉴于拱高和白内障的相关性,为在长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拱高,应当在术后保证拱高>μm。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jshl/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