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怎样发生的?一般认为,先天性近视眼(高度近视眼)受遗传因素或胚胎期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眼轴增长过快过多。后天性近视眼的发生主要与过度近距离用眼有关。
预防近视眼的注意事项
1、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45~60分钟要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应隔窗远眺或进行户外活动,使眼球调节肌得以充分放松。
2、近距离用眼时的光线要适中。近距离用眼时光线过强或太弱均是造成近视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夜晚或光线暗的环境下,照明最好采用40~60W的白炽灯,放在书桌的左上角。这是因为白炽灯的光线比较柔和,显色性能良好,眼球容易适应,防止了光线过强或过暗所带来的用眼疲劳。
3、近距离的用眼姿势要正确。近距离用眼姿势是影响近视眼的另一个因素。近距离用眼时,桌椅高低比例要合适。坐车阅读、躺在床上阅读或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的用眼习惯都将增加眼的调节负担和压力,长时间的不良用眼姿势容易引起眼球的发育异常,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机体素质的好坏与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密切关联。比如说,营养不良、患急慢性传染病、体质虚弱、偏食或贪吃甜食的孩子常见有近视眼。
因此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的饮食要荤素搭配合理,不偏食,保证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均衡。平日里要加强体育锻炼,如跑步、做广播操、打球、踢毽子等。此外,可以在读书写字的间隙做眼保健操,以起到解除眼疲劳的作用。
近视恢复方法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球会被眼周肌肉拉,。导致视远时,晶状体的屈光的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但通过练习,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眼周肌肉压缩眼球(主要依据是可以让眼前有一段清晰地时间,也是实现可控的唯一方法)。在掌握技巧之后,逐步降低眼镜的度数,最后能将眼球压缩回正常的水平,近视就自愈了。
第一阶段视觉恢复闪现
养成望远的习惯,视近的情况下,即工作看书或者用电脑的时候,尽量保持在看清和看不清的临界状态,如果戴眼镜矫正视力比较好的话,就要靠在椅子上,然后找一个足够远的距离,距离所视清晰与模糊的临界为标准。
外出的时候,适当望远,比如远处的山峰或者建筑。在室内的话,也尽量养成向窗外远眺的习惯。视远的环境以光线适中为宜。不要在阳光非常刺眼的情况下远眺,那样会加重眼睛的疲劳程度。
当习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视觉上的瞬间清晰现象会自然的出现。如果长时间找不到这种感觉也不要强求,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望远这个阶段不要摘眼镜。当然你熟练了以后,不戴眼镜也可以让眼前瞬间清晰。
下面几种方法尽管对眼睛没有太大的伤害,但大家还是尽量避免使用:
1、眯眼,眯眼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可以使眼睛瞬间清晰,应该算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对恢复视力没有任何益处。
2、低头直视前方,原理也是小孔成像。3、眼泪凹透镜,眼泪就会在角膜前方和眼睑之间形成天然的“凹透镜”,这也是隐形眼镜的原理。4、压迫眼睑,即是拉眼皮,和眯眼的效果相同,但更清楚些。
第二阶段放大闪现效果阶段
此阶段目标:做到瞬间睁眼后,能够在让眼前保持一段时间的清晰。当你有足够多的瞬间清晰闪现经历后,可以尝试放大这种感觉。
具体做法如下:
可以先闭眼找感觉,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多眨眼可以让眼前稍微清晰一段时间,再一眨眼,这种清晰地感觉就没了,做到这一步,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练习。
第一步先微闭双眼,缓缓睁开,直视前方,快速将视线向中间靠近,努力向物体“聚焦”,你会感到额头及眼周的肌肉有很强的力量向里拉,这应该是眼部周在向里压眼球,之后会模糊一瞬间,接着绷住刚才有拉扯感觉的肌肉,眼前就清晰了一些(大概50度)。
熟练后,感觉会变得很轻微,找到这种感觉的初期眼周肌肉的感觉会强烈一些,这种感觉“就像肌肉绷紧了一样”。可以认为是长期凝视过近,使眼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突然改变用力方式所致。
而这种技巧,本质上就是用视远的凝视去战胜视近的凝视,注意这个阶段的练习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视力疲劳,眼周的肌肉会在多次练习后会感到酸痛,眼睛也会很疼,觉得视力疲劳就停止练习,休息一段时间。
最好的恢复方法就是在黑暗的房间里闭上眼睛躺一会,不接触光源。
第三阶段自由控制阶段
本阶段目标:能够做到不用闭眼,也可以控制眼周肌肉,让眼前瞬间清晰,且眨眼后,这种瞬间清晰的感觉不消失。
练习方法和第二阶段一样,但要能够自由控制眼部肌肉,并且不用闭眼,也可以控制眼周肌肉,让眼前瞬间清晰一段时间,并且数次眨眼也不会让这种感觉消失。
当然,随着技巧的熟练及自愈过程的延续,可以继续延长眼前的清晰时间。并将这种技巧逐步融入生活。
在将技巧熟练之前,不要轻易地摘下眼镜练习,或者戴上度数过低的眼镜,那样不会起到自愈的效果,只会加重视疲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