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眼科公司、久保田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东京)的全资子公司久保田视觉公司在去年年底宣布该公司完成了首个基于久保田眼镜技术的眼镜式可穿戴原型。
久保田视觉在年初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该研究使用了一种体现久保田眼镜技术的电子桌面光学投影装置(①)。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眼相比,试验眼的眼轴长度随着投影近视离焦图像的应用而减小,这在文献中尚未报道。该公司还于年8月完成了一项成功的概念验证临床研究,以验证基于久保田眼镜技术的可穿戴式近视眼控制装置的概念(②)。基于这些成果,公司完成了第一个基于久保田眼镜技术的眼镜式可穿戴原型(③)。
久保田视觉继续推进其计划。将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验证近视离焦虚拟图像投影在较长时间内引起的轴向长度的变化。该公司还致力于产品设计的改进,并计划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关于久保田眼镜技术
久保田眼镜技术通过在外周视野投射由微型发光二极管产生的近视离焦虚拟图像来主动刺激视网膜,从而减少与近视相关的轴向长度的增加。使用近视离焦的被动刺激已经在美国使用,由库博公司生产的隐形眼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减缓近视的发展。该产品采用多焦隐形眼镜技术,被动刺激整个周边视网膜与近视离焦的非中央屈光度接触镜。久保田眼镜技术公司在其基于电子眼镜的设备中利用了纳米技术,并试图通过在较短时间内积极刺激视网膜,同时保持高质量的中央视觉和不影响日常活动来减少近视的进展。
去年同期久保田制药控股有限公司,美国纽约视觉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验光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在眼科与视觉科学调查期刊年会的一份会议摘要针对临时全场离焦对眼部生物特征成分的影响及其后续标准化的一项初步研究。
在这项初步研究中观察了暂时性全场离焦对眼轴长度和其他成分的影响,以及离焦后长达半小时的正常化。
15例视力正常者(女9例,男6例),平均年龄25.70岁(21~32岁),球镜屈光度在±2.0屈光度以内,柱镜度数小于0.75屈光度,睫状肌麻痹验光(环戊四酯1%)。15名受试者中有11名是亚裔。受试者在控制条件下进行了3次离焦实验。在第一个疗程中,将+2.0屈光度的离焦应用于非优势眼,并用标准眼镜镜片对优势眼进行远用屈光矫正2小时。相同的受试者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离焦实验,每次在洗消期后,离焦+3.50屈光度持续4小时,离焦+5.0屈光度持续6小时。期间使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获得的脉络膜厚度测量值的分析。讨论第一次离焦时,只有非主眼离焦+2.0屈光度。在离焦前、离焦后和离焦后15分钟间隔内,用眼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
离焦后,受试眼轴长相对基线平均增加百分比为+0.%,标准差为0.05;对照眼轴长相对基线平均增加百分比为+0.03%(标准差±0.05),差异有显著性。当离焦后立即将试验眼与对照眼进行对比时,与基线相比百分比增加的决定系数为0.35,在离焦后半小时增加到0.78。
结论是离焦2小时后,与对照眼相比,试验眼的眼轴长度增加百分比较小。去除离焦半小时后,变化的相关性被标准化。近视离焦所产生的生长信号可能通过减弱由昼夜节律驱动的轴向长度的增加而减少轴向长度,并且在近视控制策略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声明:本文并非医学诊断建议也非眼部健康信息建议
攘攘皆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