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明永历年间仇英绘《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详细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城内市民生活的情景。请仔细看右下角‘兑换金珠’招牌下的“老大爷”,
对,你没有看错,他戴着一副眼镜。
据考证,眼镜就是在明代传入中国,
而且非常贵重,“非有力者不能得”。
那么问题来了,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呢?
其实,古人是很少得近视眼的。您要问为什么?第一,古代读书识字的人占少数,文盲率比较高,不用费眼睛。第二,他们读书大多使用自然光源,晚上点灯熬油看书人比较少,费钱啊!第三,古人写字用毛笔,眼笔字的距离很健康,而且每个字都是固定大小。小时候老师也要求我们眼离笔尖一尺,胸离书桌一拳,不过很多人做不到。
其次,真的患了近视怎么办?虽然近视率没有今天那么高,但是古人还是有人得近视和老花眼。明代曾经有一首打油诗嘲讽近视眼:
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
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在中医里管这毛病叫‘能近祛远’症。简而言之,这是病,得治。治疗的办法,无外乎吃中药,针灸治疗,户外运动,至于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相比古代而言,今天我们的眼睛承担太多的压力,每天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近视率急剧上升,但是幸运的是,科技进步带来了更多矫正近视的方法,隐形眼镜,激光矫治近视........不用像古人那样被迷雾笼罩,吹个灯就被烧破嘴唇了。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维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