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视力现状
年6月6日是第21个“全国爱眼日”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近视人数不但高达4.5亿,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青少年近视情况尤为令人担忧:全国7岁~12岁的小学生、13岁~15岁的初中生、16岁~18岁的高中生及19岁~22岁的大学生,他们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弱视发病率为2%~4%,低视力发病率为1%~2%。
近视发病率这么高那又是为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近视成因五大学说遗传学说调节学说离焦学说营养学说形觉剥夺学说1、遗传学说
由于基因表达过程中,胚眼开始发育的过程中,眼轴过度生长延伸,此时可通过角膜及晶状体的相应改变来适应抵消轴性屈光异常,但是当此机制被破坏,则表现为先天性近视。在胚眼发育中眼压与巩膜硬度不协调时,眼球后极部发生膨胀从而引起轴性近视。
2、离焦/周边离焦学说
离焦学说经过大量多次的动物实验,发现视网膜像不能清晰聚焦于视网膜上时,动物可主动调控眼轴长度来适应焦点距离,以得到清晰成像。那么远视眼过矫或近视眼欠矫仍可造成离焦,促使眼轴延长、从而矫正远视或近视,但是这样的结论并未得到验证,还需大量的样本进行大量实验去证明。但是近视眼的适度矫正、按需配戴是有效防控视力继续发展的正确有效方式。而周边离焦是黄斑中心屈光度刚好矫正,使焦点落在黄斑中心凹上,但是由于眼底视网膜不是一个平面,而黄斑周边的视网膜上形成离焦,长期视网膜周边离焦大脑主动调控眼轴来适应周边离焦状态。现目前最控制近视最有效的产品角膜塑形镜也是基于此原理来控制近视增长的。
3、调节学说
由于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在某些不良环境及心理条件影响下,视力负担加重,调节长时间得不到放松,使眼的内外肌过度紧张,睫状肌收缩导致房水流出受阻从而使眼内压升高,长期眼内压升高造成眼轴延长,形成轴性近视。这一学说是解释近视眼发病机制的较为古老的学说,影响深远,并被大部分学者认同,很多防治近视的方法也是基于这一理论。
4、形觉剥夺学说
实验表明,人为地使幼年动物视网膜不能获得清晰图像而使动物形成近视,被认为形觉剥夺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实验中所有的遮盖并不是完全遮挡动物视线,只是降低动物视网膜成像清晰度,经过一段时间,动物被遮盖眼发生近视,并且遮盖物透明度越差,动物发生的近视越重,眼轴增长越明显,有些动物在切断视神经的情况下仍能诱发近视,推测动物视网膜具有分辨物象清晰度的能力,当清晰度下降时,会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及组织结构的改变,主动调控眼轴长度,以适应异常的视觉信息。临床上,眼睑下垂、先天白内障、角膜白班等患者均显示明显的近视倾向,从而证明了形觉剥夺学说的合理性。
5、营养学说
营养学家提到除了睡眠不足、过度用眼、物理损伤、先天近视外,食物营养也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吃得过软减少了咀嚼的机会,从而减少了眼部的运动,吃精细食物过多,造成肌体缺铬,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从而产生近视,吃得过甜,致使消耗体内大量的维生素B1,降低体内的钙质,使眼球壁的弹力减弱,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引起眼屈光异常,偏食可造成维生素的摄入不足及氨基酸的平衡失调,导致营养缺乏而使眼球巩膜组织发育受到影响而变得软弱无力,经不住正常的眼内压力,进而导致眼轴拉长,引起近视。
讲了这么多种近视学说,想必大家对近视的成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近视的成因并不是仅其中一种造成的,而是多因素造成的,所以近视防控还是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来共同协调。希望大家能够遵循专业视光师的指导来进行近视防控,切记不要相信市面上那些治疗近视的产品和服务。
文章都看完了不点个分享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