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家应该都听大人说过,近视了千万不能戴眼镜,不然会越戴越深。but这是真的吗?
我要说的是这是假的,害人不浅的一个谣言!
近视了,一定要进行屈光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软性离焦角膜接触镜等,而且不管你是否给与屈光矫正,是否戴镜,对视力影响,近视发展都一样,近视该涨还是要涨,及时的视力矫正,不仅可以尽快提高视力,还可以保护孩子视功能不会受欠矫影响而紊乱,间接的减缓发展速度。(相对)
明确几个观点
①假性近视:虽然我们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存在这个定义,但是方便大家理解,也就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降低屈光度,提高视力,未来不用矫正也可以看得清的短暂影响视力的一种屈光状态。
常发于6-12岁学龄儿童以及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的人群,引起假性近视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用眼过度、休息不足、长期视疲劳等。可以通过散瞳(睫状肌麻痹)药水、放松调节、多户外活动、休息、视觉训练得到缓解,视力提高。
假性近视不属于我们所说的近视范畴,所以请分清情况,进行专业的检查,确定是假性的可能,那么就不要戴眼镜。
②近视:我们一般所说的近视,都是指真性近视,不可逆,有负屈光度数,视力下降,视疲劳等,需要通过矫正眼镜才能看清。
矫正方式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准分子激光手术、ICL手术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近视没有治疗手段,只有矫正手段,一切的改善视力的方法,都是矫正方法,并非治疗方法。
③近视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真性近视,首先视力下降,想要看的清,就需要戴眼镜,而不是说拖着慢慢会回退,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去学校筛查出来有近视倾向或者已经近视的孩子,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排除,或者进一步验光的孩子,家长听说要散瞳,死活不愿意,或者听说孩子近视要戴眼镜了,死活不同意的。
往往都是想拖个几年再看看,结果等到真来配镜检查的时候,度数都是-起步了,中等程度的近视第一次矫正往往都会觉得不舒服,孩子也会很排斥戴眼镜,同时因为长期的未得到矫正,一般这类孩子都伴随有眼位的外斜(隐性),同时伴随有调节方面的不足,带上眼镜视力可能都无法在短时间达到1.0,而且因为长期的视力不良,上课看不清黑板,造成孩子厌学情绪严重。
④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不是突然出现的,从你开始看不清,到最后察觉到需要配镜,可能是需要1-2年的时间,如果你存在屈光参差的话(两眼视力不一致,度数一直高,一直低),那么甚至5-10年都有可能。因为你可能一直靠着视力好的眼在看东西,而不是双眼看东西。
所以很多孩子在没有上学前,其实就已经有些小近视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假性的,及时的进行屈光检查,适当的使用药品,或者放松休息,多出去活动,可能就能及时的恢复视力,不至于发展为真性近视。但是很多家长在这个关键点并没有把握住,最后导致孩子视力一拖再拖,没了办法。
图中为近视的发展过程,近视并非一日之功
⑤所以说,近视和戴镜没有关系,不会因为带了眼镜不涨度数,因为眼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楚,而不是控制度数,而不戴眼镜反而会造成调节不足,眼位异常,视功能异常,反而会导致近视加深变快。在很多近些年的文献中都有提到不矫正、欠矫正、或者过度矫正都会加速近视的发展,正确的矫正,只是做到视力的提高和不加速近视发展速度,并不能说带了眼镜不发展,即便是近期非常火的角膜塑形镜,也不能说%带了可以保证近视度数不加深(当然,真的有带了几年都不加深的案例,还很多),但是大样本来看的话,依然是有无效案例存在的。
⑥最后,近视的出现是遗传或后天不健康用眼习惯诱发出现的,不是戴眼镜带出来的,同时,近视后戴镜与否不影响近视发展加深,只是可能在速度上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近视加深不是戴眼镜带的,而依然是自身用眼关系导致。如果说采用了合适的矫正方式,佩戴了合适的眼镜,比如角膜塑形镜,比如多焦点,比如CME等等眼镜以后,也会起到比较好的防控作用。
爱美的妹纸,对于戴眼镜可能有个误区,戴眼镜久了眼睛形状会改变或者是突出,这个其实跟眼镜本身是没有关系,和近视本身有关还和人自身有关,有的人度数再高也不会突眼有的人度数不高也会凸有的人不近视也会凸,说是戴眼镜戴的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背锅。
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