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专家张丰菊如何合理治疗散光

散光的概念及分类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astigmatism)。

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前者称角膜散光,后者称眼内散光。根据散光的规则程度分类,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为规则散光,不相互垂直者为不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斜向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90±30)度位置的散光度称为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30)度称为逆规散光,其余为斜轴散光。

散光的治疗

散光需分别矫正两条主子午线的不同屈光度,单纯散光用柱镜矫正,复合或混合散光用球柱镜矫正。轻度规则散光,若无视力下降和视疲劳无需矫正。有症状者应矫正,原则应防止过矫。中重度规则散光的矫正方法包括配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硬性)及手术方法矫正。

一、框架眼镜

矫正中低度规则性散光效果较好,但对于高度散光效果不理想。优点是经济、安全。缺点是使用不方便,存在周边环形暗区,物像放大等。

二、硬性角膜接触镜

治疗规则性散光效果较好,但对于不规则散光效果不理想。尤其对于角膜外伤后和圆锥角膜、屈光矫正术后角膜扩张造成的不规则散光,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为患者配置个体化硬性角膜接触镜,方可提供有效的远期治疗效果。

优点是矫正效果较理想,相对于手术方法尚属安全、无周边环形暗区及物像放大效应,但患者早期舒适度不佳,往往需经过一段时间逐渐适应,护理不当可损伤角膜,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故配戴前应细心指导培训,方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散光角膜切开术

低度散光效果较好,中高度散光效果则不理想。此方法多用于白内障术中联合其透明角膜切口,缓解术前存在的低度角膜散光,松解外伤后角膜的限局性瘢痕,但尚不够精确。

2、传导性角膜热成形术

优点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视轴,可再次治疗。缺点是术后屈光度不稳定,长期疗效不确定。

3、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治疗规则性散光。此方法对于中低度近视效果理想,精确性高、安全有效,术后视功能恢复理想,目前临床已普遍应用此项技术。

但对于高度散光,术后仍存在屈光回退的问题致远期效果不甚理想。该方法是通过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组织达到治疗目的,通过验光获得散光度,矫正所有的散光,而非单纯矫正角膜散光。

术前加强医患沟通尤为重要,需耐心为患者解释每次手术的目的和可能达到的术后效果,降低患者术前的期望值,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强调术前角膜地形图的检测质量好,重复性佳,确保采集的几幅图像一致性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合理设计低阶像差部分的屈光度,术中激光切削定位准确,术后角膜瓣复位完美,可取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但存在以下不足:需要昂贵的设备;手术设计要求高且医生需具备丰富的经验;角膜较薄的患者不适合;深层角膜混浊伴散光者不适合此方法治疗。

4、眼内人工晶状体手术

(1)有晶状体眼的散光人工晶状体(IOL)植入。

对于角膜薄、屈光度高、晶状体透明、悬韧带健康的患者,若校正视力在0.5以上,前房深度在2.8mm以上,虹膜组织健康,内皮细胞功能正常,计数超过~个/mm2,排除眼内其他疾病后可考虑植入校正散光的后房型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通常能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该方法优点是术后恢复视力快,不切除角膜组织,无明显屈光回退,术后远期屈光度较稳定,术后视觉质量明显优于术前。缺点为价格较贵,可能损伤眼内组织,尤其是角膜内皮功能的损伤,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明确。

(2)囊袋内散光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

对于角膜内皮功能达不到上述标准,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的中高度散光眼,晶状体源性散光可通过晶状体摘除合并常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即可解决。轻度的角膜源性散光合并白内障时通过上述方法联合AK处理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而对于角膜源性中重度散光,由于角膜厚度不达标,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或角膜厚度达标但患者已有白内障时,可通过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从而提高视力。

该方法需选择良好的人工晶状体材料,既能保持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又能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因术后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后囊膜混浊均会影响术后效果。

总之,散光的治疗方法繁多,手术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改进。但需术前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患眼的结构特点,个性化地设计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自身条件,分析其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同时充分细致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其理解后方可实施。

治疗前综合评价和修正治疗方案,使其趋于完美,尽量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同时更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为其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家介绍

张丰菊

医院眼科临检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曾获国家教委资助公派赴瑞典卡罗林斯医院做博士后研究。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眼科学会委员,美国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会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APJO》等多篇杂志编委。从事眼科工作20余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近视眼和白内障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获省、市级表彰的荣誉称号,获政府津贴。

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及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合作项目、科技部十二五支撑合作项目及省级、市级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国家教育部成果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发表国内外刊物的学术文章百余篇,主编主译、参与编写国内外学术专著多部。

来源:《眼科》年第19卷第3期

责任编辑:邢宇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jszl/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