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起行动#“近视眼绝对不是看出来的”。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性疾病,近视发病率已经超过全国人口数的50%,高中学生中高达80%的近视发病率,更加恐怖的是我国近视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幼儿园中近视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不要以为近视眼只是视力不好要戴眼镜这么简单,高度近视眼的眼底视网膜变性是可以导致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黄斑变性等致盲性眼病呀。
各种声音把近视形成的罪魁祸首指向了看书、做作业、手机游戏、看电视,好像"近视眼是看多了看出来的",是吗?好像有点违背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用则进、不用则退”,我们小的时候为了让牙齿发育好,老人们会给孩子们吃一些坚果,而有些儿童出现发育性弱视时往往眼科医师会要求家长多给孩子看刺激比较强的刺激画面或电视。
也有一些家长会说“注意又注意,实在没有给孩子看什么电视,怎么也成了电视”。
“近视”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近视不是看出来的,是,累出来的。“近视是累出来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的眼睛在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发育不完全的器官,是一个“早产器官”(这个问题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提到过),从出生时的眼球16毫米长要长到八岁左右的23.5~24毫米长。一个早产婴儿的成长需要特别的呵护,眼睛这个人类“早产器官”也是需要特别呵护她成长的。
经历过体育训练的人(或者参加过健身锻炼的人)应该都知道,训练的开始需要做准备活动、训练需要循序渐进、训练是需要补充营养。眼睛的发育和使用也是一样的。
儿童的视觉负荷只能渐渐增加,短时多次,增补营养(特别是维生素),户外皮肤的阳光照射是儿童眼部营养增加的最好的补充路径。而我们许多城市里的孩子长年“幸福地”被“关在“没有阳光的房子里长大。
肌肉力量锻炼好的人是可以负重增加的,“眼力”训练好的人当然也是可以完成更多的视觉“做功”的。
防控近视、保护儿童眼睛家长、老师(特别是幼儿园老师)、医师都是责任人,当然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因为孩子眼睛健康力的锻炼与发育是从零岁开始的,关键时期是在0~3和3~6岁以及6~岁。
0~3生长发育期,主要是眼与眼视光系统(包括大脑)结构生长于基本功能发育。这个时期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幼儿的适度的视觉刺激、颜色与光亮的,特别注意夜间睡眠的禁光性和日间户外活动时间。
3~6岁视觉功能与视觉技巧的快速发育期,这个时候不是孩子通过视觉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但是孩子训练眼睛让眼睛具备未来通过视觉获取知识的视觉技巧成长期,孩子的视觉技巧发育好了,单位时间通过视觉获取视觉信息的能力增加了,视觉效能增加了,将来的视觉疲劳就会减少。视觉技巧当然也包括视觉记忆能力,所谓“一目十行”与视觉近期记忆与视觉远期记忆等等。
6~8岁是调整视觉功能的关键期,往往在这个时期孩子有不同的视觉表现,如:阅读漏字、跳行、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摇晃,偏头注视等等,一定要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高度注意,切记不要批评孩子,因为大部分这种现象与孩子的视觉生理发育有关,不是孩子心理与性格问题,过多的批评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更严重的会让孩子心理上受到打击或者扭曲,造成严重的心理后果。
“近视是累出来的”,提高视觉技巧、减少视觉疲劳、合理使用眼睛是控制近视的关键。
了解更多医生专家科普
久久医康
吸取健康新知创建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