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
雄狮高跷闹十五
传统花灯绽元宵
兴高采烈观灯会
全家上阵灯谜猜
鞭炮响起锣鼓敲
人潮如流瞧社火
窗辉映着团圆影
笑声传出甜蜜情
小编祝大家合家欢乐!
春节前眼科飞秒激光中心迎来了近视眼手术节前的一波高峰,大朋友们都计划着换个新面貌来迎接新春。春节过后,随着小朋友们开学,眼科配镜中心也挤满了人,不少的小朋友们因为近视而戴上了眼镜。这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近视的发生,已经使近视人群成为造成眼科人头涌动的主力军之一。
我们医生在忙碌当中,经常会听到朋友、家长提到那么一些问题,小编这次挑了一个比较常见的给大家说说。
“我家孩子上课能看见黑板啊,怎么会是近视”
首先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看得见黑板上的字,并不代表看得清,而且,标衡视力好坏程度以及是否近视并不能黑板为参照,因为这是变量,好比小朋友坐在前排靠的近,看见了,调到后排却看不清了,所以这种不固定视物距离的“看得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正视眼
模拟低度近视
模拟中度近视
模拟高度近视
当被告知孩子已经近视的消息后,很家长都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家长会找出生活中的种种迹象证明孩子是可以看得清楚的,例如上面所写的,孩子上课可以看见黑板上的字,或者家长接孩子的时候,隔着一条马路,孩子就可以准确的认出家长,等等。
但近视并不等于盲,它仍旧有辨别物体大致存在位置以及外形颜色的能力,所以所谓的“看的见”只不过是近视眼的人会对熟悉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辨别方式(这就要归功于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了),以至于能分辨。而”看得清“,则应该是视力达到1.0,才能称为之清晰,也就正视眼或者屈光全矫后的眼成像落在视网膜上。
“我家孩子怎么会近视,我已经不让他玩手机和平板了”
人体视觉是逐渐发育的,孩子的眼睛及其视力和身体其他器官、功能一样,是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婴儿时期是远视,随着身体长大,眼球也在生长,儿童在6岁左右,视力就可以达到1.0了。研究表明此时的双眼生理性远视储备应在+1.00—+1.50D左右,随着发育和用眼的增多,远视屈光度会逐渐的减少,在12岁左右基本为正视眼。
但现在由于看手机,用电脑的频率太高太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眼球正式化的过程在不断加速,孩子提前完成的正式化过程,六、七岁完成了正视化,再往后呢,因为他的远视储备没有了,所以只有一条路就是变成近视。
现在家长们都知道了电子设备对眼睛及视力的伤害,在假期很少让孩子们接触,但控制近视的效果并不理想,回想一下我们真的做得足够好了么?在不让小朋友接触电子设备的同时,却忽略了日常学习时用眼习惯,其中包括读写姿势,读写时间,读写时灯光亮度,以往常在我们卫生课上出现的注意用眼习惯的插图已很少出现,以至于一些日常的不良习惯被我们所忽略。
“近视后视力能恢复到原来么,我听过别人可以”
在进入近视之前有些孩子表现为一种调节痉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性近视,这是进入真性近视之前的一种状态,只是这个孩子早晚会发展成为真性近视,维持现状是不太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调节痉挛期间的视力下降,只要痉挛得到放松和缓解,视力是有可能恢复,但眼睛如果是真性近视,这个发生就是不可逆的,随着真性近视发生以后,随着身体的不断生长,眼球也会变大,所以近视眼的孩子,近视是一定会进展的,视力一定是下降的。
“近视了能不戴眼镜么,孩子越戴眼镜越近视”
正常人,眼部成像在视网膜上,近视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戴上近视眼镜,等于在眼球前加了一个凹透镜,使成的像重新回到视网膜上,所以近视镜对近视有矫正作用的。
如果孩子处于真性近视的话,眼镜是处于一个摘不下来的状态,很多家长觉得戴上眼镜之后,越戴越深,这个眼镜不能戴,这个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你不戴近视度数一样会长,而且长得度数不会比你戴眼镜少,并且戴的时候也有误区,很多家长会让孩子摘摘戴戴,这个也是错误的。
临床表明得了真性近视之后,裸眼视力是不可能自动恢复的,所谓眼镜越戴越近视,戴了就摘不下来,并不是眼镜的过错,而是视力持续减退造成的,所以佩戴近视眼镜,大可放心。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