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晋东北地区贫民的衣食住行以代县

常言道:“衣食住行露家当”。这俗语说的意思是从穿衣吃饭的好坏就能看出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情况下饮食取决于当地社会习惯与经济条件的共同作用。但是随着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战争或者社会变革,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晋东北代县、繁峙两地中部为狭长的河谷地带,其南北均为山区。除中部少数村庄外可以种植水稻、小麦外(产量较低),其南北山区均以种植小杂粮为主。当地多以小米、黍子、高粱、土豆、莜麦为主食。年以前一般人家大多数是糠菜半年粮,尚可果腹。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则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到年则困难到极致!当时的农村绝大部分人家都是冬春两季一日两餐,夏秋一日三餐。年景好坏则看饭食稠稀便可得知。到年时绝大多数人家普遍一日两餐甚至一日一餐均以稀汤寡水果腹吊命,人人都是菜色的脸,个个都得浮肿病。主要原因是日伪的劫掠所导致,再加上大批劳动力用于给日伪进行修路挖壕沟、修据点工事等各项出勤,导致土地管理的缺失,食粮产量大减,民众普遍感到食粮不够吃,甚至把菜地与油料地都改成粮田地。据代县南部山区的寨里村的宋满元回忆,此村抗战爆发后就被鬼子占据建立据点。年由于鬼子的横征暴敛,导致此村发生极大饥荒,绝大多数人家均无生活希望。秋后人们吃的是主要以糠为原料掺一点谷面的窝窝头,到了深冬后则基本上见不到粮食了,吃的是纯糠窝窝头,难以消化,有些人则因为难以消化而活活疼死。菜就是自己腌的萝卜叶子咸菜,只有做饭的时候喝点熬锅水,平时只喝冷水。穿的就是河北省阜平、平山两地出产的土白布,一般就是自己买布由家庭主妇缝制。一般只要不是实在遮不住丑了是不会轻易买布的,就算买也是几尺几尺的买。当时家家户户基本上是衣衫褴褛,无法换衣服,甚至夏天还穿着棉衣。鬼子每次掠夺连老百姓的破衣服、破被子都抢,有的人家一家老小只有一床被子,有的人家冬天没被子只能把谷草堆放在土炕上,每夜把炕烧热后睡觉,但后半夜冻得要死,真是苦不堪言!鬼子把大小牲口都抢光了,老百姓外出全凭两条腿,可是把妇女小孩们折腾苦了。鬼子把房子烧了,老百姓在旧址搭个棚子,住窑洞的被烧成了黑洞洞,打扫打扫后住进烟熏火燎后的敞口窑洞。就这样最低限生活需求都需依靠借贷来维持。繁峙县城南郊的小砂村则是另一种情况。此村在年属于日伪治安区,日伪一般不进行烧杀,房屋尚可保存,但是每年需要给鬼子交纳出产粮食总量的八成。一些缺粮户就只能朝村里大户人家借粮。借一斗,来年还三斗,就这样挨日子。一斗粮食掺着糠糠菜菜够一家人吃两个月的。此村以往比较富裕,一般民众穿戴尚比山里要好些。虽然是旧衣服,但也不会是补丁摞补丁。此村就是大户人家的高利贷重些,一般民众生活尚可维持。抗战期间一般民众的日常消费或者生活支出,食物占据了接近90%以上,文化与其他消费或支出只占到极少数,甚至根本没有了。鬼子入侵后对于“乐岁终身苦,丰年不免于饥寒”的一般民众而言,无异于一场浩劫,这场浩劫的恶劣后果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小孟读史

学玛丽琼斯精神,梓抗战记忆丛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jszl/5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