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了该怎么办?
近视指的是:随着眼轴的生长,人眼看5米以外物体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家长发现小朋友有眯眼、歪头视物等不良习惯时,就要警惕是不是发生了近视了,医院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并进行散瞳验光、角膜曲率、眼轴测量、眼底等眼部相关检查,检查出儿童最准确最真实的屈光度状态,之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医生会给出合理的近视防控建议,对于家长而言,需要定期进行复查,随时监测孩子眼发育状况。
7月15日,长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崔云走进长治综合广播直播间,交流并解答了听众咨询的眼睛近视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崔云医生坐诊时间:
周一到周五上午
青少年近视能治好吗?正确控制近视的方法有哪些?
一旦近视了是不能治愈的,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许多不正规的机构利用家长不想孩子戴眼镜的心理开展各种近视“治疗”,其实一些按摩、针灸、理疗、治疗仪等方法均是无效的。有的甚至起反作用,耽误戴镜治疗时间,近视度数反而猛增。目前在眼科研究领域已被证明有效并能够解近视发展的措施主要有三个:①角膜塑形镜;②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③每天户外活动2h。
是不是越戴眼镜度数越大呢?几岁开始戴眼镜合适?
度数是否加深,与眼镜没有多大关系,是眼晴本身的屈光状态变化导致的。配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而戴正确的眼镜还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至于几岁开始戴眼镜,有点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了。等初中再配,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只要视力有所下降,有屈光度的存在,就应该及时戴镜。
高度近视的危害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以上的近视,会引起一系列眼部病理改变,严重影响视力。主要是黄斑病变、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视网膜裂孔,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而严重影响视力。最新研究表明,控制近视在5.00D以内,以后发生白内障的风险会降低74%,青光眼的风险会降低67%,近视性黄斑病变的风险会降低99%,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下降98%。应该注意的是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底周边视网膜的眼底检查,平时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低头弯腰等大幅度的起伏动作等。
什么是弱视?对于小孩弱视的标准是什么?弱视应该怎么治疗?
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发生机制在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形觉剥夺和双眼异常交互作用所致。婴幼儿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当视力低于以上参考值,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者为弱视。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一旦确诊为弱视,要积极的进行眼睛视力康复训练,包括精细的训练、红闪的刺激等等。年龄越小,视力恢复会越快。
斜视就是指斜着眼睛看吗?斜视了能不能戴眼镜矫正?
斜视是指一只眼注视,另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因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以致不能双眼融合形成双眼单视而产生。可简单分为三种: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发现斜视了医院进行确诊,包括视力及眼睛功能的检查,如果视力不好,则需要先进行视力矫正,再进行斜视手术,众多斜视的类型中,调节性内斜视是可以通过戴镜改善的,其余均需要手术矫正。
什么是白内障?什么药能治疗白内障?是不是只有成熟了才可以做手术?
白内障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等,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白内障是尚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缓解或者治愈的,只能通过手术解决,而因为有了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现在手术的适应症较以前明显放宽,多数情况下视力低于0.5即可进行手术,少数患者视力高于0.5但自身感觉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也可进行手术,每位患者的具体手术时机医生会根据其全身和眼部的情况进行指导选择。
青光眼是否和白内障一样,做完手术就能看到了?
不是的,青光眼也是老年人常见眼病之一,但和白内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睛憋涨、头痛、恶心、呕吐等。青光眼以损害视神经为主,神经损伤后不可恢复,所以是一种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做手术的目的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不再进一步损伤视神经,已经丢失的视力视野不能再恢复。若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医院做眼压的检查,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治疗。
“三高”人群应该怎么保护眼睛?需要定期做检查吗?
三高中高血压、高血糖都会引起眼底的改变,血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动脉会出现痉挛性收缩,动脉狭窄、硬化,动静脉出现交叉症。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视神经水肿等。血糖升高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逐渐闭塞,视网膜供血不足,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导致眼底出血、增殖膜形成,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发生视网膜脱离等,“糖网”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关键在于预防。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强烈呼吁“三高”人群要尽早医院进行眼底筛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发现早期病变,要按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病情如加重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尽早进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眼前“黑影”飘动是什么病?应该怎么办?
眼前黑影飘动是玻璃体混浊的表现,它的出现与年龄、近视均有相关性,在明亮环境中患者可感觉更加明显。多数情况下的玻璃体混浊是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疗。但是少数情况下,它也是众多眼底疾病的前期临床表现,如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等,因此如果感觉黑影飘动现象加重,医院就诊,散瞳检查眼底,以排除玻璃体视网膜的其他疾病。
经常觉得眼睛干涩是什么问题?该怎么治疗?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平板、电脑、手机、学生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大,干眼症患者也越来越小龄化,是由于长时间对着屏幕,眼睛眨眼次数减少,导致眼睛缺少了泪液的滋润,而北方冬季室内暖气屋会加重环境的干燥,从而导致眼睛干涩、异物感加重。治疗的话,可以眼睛局部点一些人工泪液进行润滑,并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变,少玩电子产品,20min就看远休息2min、少吹空调、家里长开加湿器等。
FM94.9长治综合广播
《医院》节目预告:
长治医院
7月16日(星期二),主讲人:长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建飞。
张建飞,副主任医师,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专业近二十年,中医本科,西医研究生学历,擅长调理小儿体质偏弱,消化不良,变异性咳嗽,哮喘,胃消化功能不良,慢性腹泻,慢性泌尿系感染等。并积极开展对临界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颈椎腰腿痛、更年期综合症、脂肪肝、乳腺增生等研究工作。目前在临床中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病系统、神经系统及脊柱关节疾病病前状态的进行体质调养,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参与节目的方式:
收听频点:FM94.9、AM首播时间:上午9:30—10:30重播时间:晚上21:00—22:00
健康
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