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祖师爷定规矩,先做人后学艺酒歌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规。别小瞧这些规定,里面都有不少大道理。就拿木匠行来说吧,拜鲁班为祖师爷,千百年来讲究口传心授,一脉相传,不管是往上数师傅,还是往下算徒弟,那都是门清的很,渊源传承清晰,没有半点含糊。不管什么时候,木匠都是绝对准手艺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承看得比天还大。徒弟从进门拜师到学成出师,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流程。该迈哪只脚,该烧什么香,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民间故事#襄阳府有个名叫黄华的小木匠,天赋异禀,别看读书写字不如其他人,但心灵手巧,什么东西一看就会。黄华小的时候,邻居家有一个老木匠,每天在家里干木工活。黄华只要没事,就会跑到老木匠家看他做木工活。按规矩,木匠干活不允许其他人偷看,这是犯忌的事。可老木匠心眼好,觉得黄华不过一个小孩子,能看懂啥,二来也是邻居,干活也就没避讳。遇到高兴的时候,还会吹嘘一下,这活怎么做,难在什么地方,巧在什么地方。黄华记忆好,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老木匠这里剽学到手艺,回家偷偷摸摸也模仿着做。时间一长,黄华自学成才,但凡老木匠会的他都会。哪怕给他一块木头疙瘩,只要他想做,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东西。老木匠得知黄华偷师学手艺,坏了行业规矩,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病死了。黄华没在意,继续钻研木匠活,手艺越来越娴熟,但门规行例却是一点不懂,不知道谦虚谨慎,总想着压别人一头,证明自己的手艺最高,心胸越来越狭窄。这一天,黄华听说保康大山里有个姓郭的木匠,手艺巧夺天工,是祖师爷鲁班的嫡传后人,能够做天下各种东西,技艺一流。人称“郭鲁班”。黄华心里不服,想找“郭鲁班”比个高低,让他知道自己这个野路子比嫡传一派更加厉害。黄华跋山涉水找到了郭鲁班家。不巧的是郭鲁班不在家。听说黄华要打家具,郭鲁班的徒弟热情接待,问他要做多大尺寸,以及花样。黄华指着屋子里的一个小桌子,挑衅说道:“别慌,你得让我看看你有什么本事,能不能胜过我。”说着,黄华在桌子上撒了一碗水,然后随手拿起一个锛,把桌子上的水锛得干干净净,但桌面上的漆毫发无损。小徒弟看得的是目瞪口呆,自己没这本事,不知如何是好。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候,郭鲁班回来了,看见黄华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心想:好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光有精湛手艺又如何,没有宽厚匠心早晚毁了自己。郭鲁班决定教训教训黄华,至于能不能点化他,就看他自己的造化。郭鲁班指着一段木头说:“咱俩用它各做一只木鸟吧。”说着,郭鲁班连锯子也不用,就用鲁班尺比划了几下,双手一劈木头一分为二,切口比锯还齐。黄华也不甘示弱,也忙活起来。没多大一会儿功夫,两人都做好了木鸟。和活鸟一般大小,歪着脑袋,斜着眼还翘着尾巴,活灵活现。郭鲁班在木鸟尾巴上按了一下,木鸟立刻活了过来,又蹦又跳,还叽叽喳喳叫了起来。黄华傻了眼,老木匠没教过他,他还真做不出来呀!黄华的脸一阵儿白,一阵红,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跪倒在郭鲁班的面前:“我黄华班门弄斧,自不量力,请您不要见怪,收下我这个徒弟吧!”郭鲁班本来就觉得黄华是个可造之材,微微颔首点头答应了。在端茶磕头等繁琐仪式之后,郭鲁班正式收黄华为弟子,可整整五年的时间,就只是让黄华给其他师兄打下手,磨炼他的心智。直到确定黄华不再心浮气躁,心智稳定之后,这才把自己的绝技倾囊相授。黄华最后也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老木匠。同样定下五年学做人的规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规矩的意义在于先做人后做事。连人都不会做,事也是干不成的。做人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踏实。尤其是当下社会。读读国学总是没坏处的。如果对民间故事感兴趣,不如买一套书慢慢品读,民间故事蕴藏的人生大道理。¥2中国经典民间故事淘宝月销量54¥17.8¥19.5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jxjs/11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