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指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见《审视瑶函》。近视眼又名能近怯远症、能近视眼不能远视、近视眼、目不能远视、视近怯远症。
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后,所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看远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视力模糊。祖国医学称本病为“能近怯远症”。本病可因为先天遗传,也可因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3]。
近视眼是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主症的眼病,又称“能近怯远症”。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眼”,与今名同。是现代医学屈光不正疾病之一。
病因病机
可由先天不足,习惯不良,劳瞻竭视等所致。眼外观正常,视近物清晰,视远物则模糊。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故能拘敛视近。阳为阴侵,光华不能发越于远,故视近清晰而视远模糊甚者常可并发数种严重的内眼疾病而导致失明。
近视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不足,致睛珠形态异常为病;或因过近距离夜读,书写姿势不当,照明不足,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辨证分型
目为可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若肝肾阴虚则视物昏花,能近怯远,伴失眠、健忘、腰酸、目干涩,舌红,脉细。
检查凡屈光度-3.0D以下者为低度近视眼;-6.0D以下者为中度近视眼;-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而病理性近视眼(用镜片矫正规力很难近正常者)除高度近视眼外,伴有飞蚊症、夜盲、弓形盲点。若合并高度散光,可出现双眼多视或单限复视。外观表现有假性眼球突出、角膜色素沉着和摆动性眼球霞颤等。
腹针治疗方法:
腹针取中脘、商曲、下脘、天枢、气海、关元,采用腧穴点刺,由中脘开始,顺序向下,以关元结束,不留针,每次均叩刺5分钟,以皮肤潮红不出血为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