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病因及分类

近视近视,中医病名。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认识,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称近觑。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发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理仍在研究中。

近视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近视眼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文献报告高度近视眼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是为多因子遗传(即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同时对名青少年进行了家族及视力下降的调查,其中无家族史例(12%),有家族史(88%)。

2

环境因素

近距离工作、不正确的阅读姿势,统称为不良的卫生习惯,这些不良的卫生习惯都会引起过度调节而产生近视,过度调节所引起的近视可以是假性近视,长期的过度调节也可以固定为真性近视。繁重的学习负担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1.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良好。单纯近视眼的近视力多可达1.0以上。

2.由于近视眼可以通过改变所视目标的距离也就是改变焦距使目标的影象移到视网膜上,而无须自身的调节就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物象,所以很少产生因调节所致的视力疲劳但高度近视眼将目标移到过近的距离必然使辐辏增加,眼球可以因为过度的辐辏而产生疲劳。

3.远视力的减退与近视程度无严格比例,在单纯近视眼中一般而言,0.1视力需-2.25D矫正,以后每提高一行视力,便减少–0.25D屈光度(仅供参考)。

4.单纯近视眼远视力多可以通过镜片矫正,但6.00D以上的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的种种病理改变,矫正视力有时低于1.0,10.00D以上矫正视力达1.0者很少。

5.高度近视眼辐辏增加产生的过度视疲劳,可以造成外斜视。

6.高度近视眼多属轴性近视,其眼轴不断增长,随之产生的是眼球前突,前房变深,瞳孔大而反射迟缓,睫状体环状肌萎缩,以及后巩膜葡萄肿。

7.高度近视眼出现眼底的病理改变是一种退行性的眼底改变,最常见的有豹纹状眼底改变、视神经周围的脉络膜萎缩弧。后极部的脉络膜萎缩斑(Fuchis斑)、黄斑部深层出血、黄斑部囊样变性、黄斑穿孔以及周边视网膜的各种变性、视网膜变性等。

8.高度近视眼除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病理改变外还可以出现玻璃体混浊、晶状体混浊开角型青光眼、暗适应时间延长等。

近视的分类

1

按近视程度分类

①轻度近视矫正度数在-4.00D以下。

②中度近视矫正度数在-4.00—6.00D之间。

③重度近视矫正度数在-6.00D以上。

2

按屈光成分分类

①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变长而出现的近视。

②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的近视(包括外伤、药物作用等原因所致角膜或晶状体曲率的改变)。

③屈光率性近视:由于屈光间质中某一部分的曲折率增加或减弱所引起的近视,如房水折射率的增加或玻璃体折射率降低。

3

按屈光动态分类

真性近视眼在静态屈光情况下仍为近视眼,绝大多数近视眼为真性近视眼,大部分近视其屈光在度范围内。假性近视眼此术语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其主要由调节痉挛引起。运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消失。

添加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