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视力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的模糊适应能力。但是如果有的人适应能力就是不太强,视力始终提高不多呢?什么,你说这些机构答应“无效退款”?
废话不多说,开始扒皮。
猫腻一:视力表
大家测过几种视力表,您数过吗?
咱们视力表的国家标准,叫做“标准对数视力表”。它长这样:
有时为了照顾小朋友或者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图形视力表;要求比较高的体检,会使用难度更高的“C”环视力表:
国际上使用的视力表,有的是E字的,也有英文字母的,并且检查距离也和咱们的不一样:
实际工作中受到场地、患者病情、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会使用很多类型的视力表。但同一个人使用不同视力表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也许以上几种视力表的差别都挺大的,很容易辨认,可是您会注意下面这两种视力表的差异吗?
以上所有视力表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看出不同了吗?
左边的视力表是已经被淘汰的、不符合标准的视力表。它相对于右边的视力表,会更容易辨认一些。要不是我把它们摆在这里,家长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差别。
视力里面的猫腻还远不止这一点。视力测试受心理和环境影响都很大。所以,只有使用同一个视力表,光照、距离等环境要求都一模一样,并且检查者采用同样的鼓励辨认的方式,比较前后的视力才是准确的。咱们视力表的灯箱的照明亮度、测试距离、印刷要求,都是有国家标准规定的。受到场地的限制,医院都会使用镜面反射的原理,用2.5米的长度达到5米的效果。
视力表国家标准中的部分要求
想让孩子这次的视力差一些,下一次的视力好一些,简直太容易了。灯箱里面的灯源换暗一点的,或者反射镜给放远一点,或者换个印刷对比度差一点的视力表,或者缩短每个字辨认的时间,视力就变差了!
这里面能做的文章,聪明如你,想想就明白了。
猫腻二:验光单
验光,就是确定小孩度数的检查方法。其中,电脑验光作为一种傻瓜式的、能粗略测出度数的办法,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但是,但是!电脑验光是一种初步筛查的方法,它经常不准确!
一个本来就不准确的检查,你们在那里比来比去的,有什么意思?
这时您可能会问,既然不一定准确,那测出来的度数应该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吧?可是我看到好几个小孩训练完以后,度数都比原来低啊?
要是我告诉您,我能“引导”电脑验光的结果,您信吗?
大家不要惊慌,罗医生我不是AI,也完全没有操纵AI的本事;我只是会“操纵”眼睛而已。
下图显示的是在同一天用同一台电脑验光仪,先后两次给同一个人测的度数。第一次测得右眼度近视,左眼度近视。第二次测得右眼度近视,左眼度近视(日后还有专门的文章教大家怎么看验光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里要讲到眼调节的概念。眼睛需要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一个近视的状态。那么一个本来就近视的眼睛,看近的时候就处于一个度数更深的状态。
但我们需要确认看远的度数,所以要尽量排除看近调节的影响。做电脑验光时,要避免孩子盯着仪器表面或者其他近处的物体看,而是要求孩子看着机器里面的图案,并想象它在很远的地方。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规范来操作的。左边的结果,就是我故意要求被测者盯着仪器的探头,所得出的度数。
您可能会说,医生这测得太夸张了,医院,一看就知道度数不对。
其实,就算测的方法正确,但如果在测之前诱导了孩子看近处,也能造成近视度数偏深的结果。很多类似的细节可以引起或大或小的度数偏差。只要第一次测深了,以后度数“变浅”可都是他们的“功劳”了。因此,这些机构可以达到“我想让你度数变浅就变浅”的目的。
还有什么套路?我再说一些:做电脑验光检查是不需要输入患者姓名的,并且里面显示的检查日期是可以调整的,测的过程中可以清零重新测量,还可以选择是否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再听不懂那我也帮不了你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散光呢?电脑验光仪也能测散光。但是散光结果同样要求患者测的时候方法正确,头摆正,配合得好。小孩只要眼睛有一点点偏,散光的结果也可以千差万别。
猫腻三:镜片度数
电脑验光不准,那眼镜片度数是准确的吗?可以拿孩子现在的度数和以前配的眼镜度数比较吗?
当然不行。首先,眼镜度数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准确度数。如果患者试戴时不适应这样的度数,或者根据患者病情考虑需要加减,医生会进行调整,得出最后的度数,这个叫配镜处方。有时不同的医生或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处方略有差异,其实只要不违反配镜的基本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配镜处方包括球镜、柱镜和柱镜轴位等等参数,普通老百姓哪里能准确记住呢?大家把眼镜拿去这些机构一测,也不懂看机器,人家说有多少度数就有多少度数。我们测眼镜度数用的焦度计,用起来也是很讲究的,稍微偏一点度数就不对了。您怎么就信了呢?
说到这,其实可以看出,这些方法并不高明。但是这些机构抓住了家长们急切的心理,能骗一个是一个。
欢迎各位家长和同行补充你们见过的猫腻办法,让我们扒得他们皮都不剩。
眼科医生罗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