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手下逃过一劫,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

八十年代初,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山西临汾市的两县交界处,两个人身背巨大的包裹,一溜烟地往城外跑。那包里面背着的,是价值连城的文物!

这两个人,名叫郭秉霖和侯林山,都是当地人。

两人为了利益,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本属于国家的宝物。

遭殃的晋国墓,是他们摧残过的古墓之一。

两人与其他同伙炸开了墓顶,进入古墓大肆搜刮熠熠闪光的宝物。

令人痛心的是,盗洞刚好打在晋侯鸟尊上方。

四分五裂的晋侯鸟尊,没能入得了盗墓贼的眼,竟然逃过了被变卖的命运。

两人靠着倒卖文物暴富,在当地横行霸道,甚至开着车到北京去威胁曾去当地考古的北京学者。

年,侯林山等36名犯罪分子被逮捕,其中10名盗掘、走私、倒卖文物等首要分子被执行枪决。

当公安机关对这两人进行调查捕获时,仅仅从其家中查获的就有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11件及一般文物3件,被倒卖的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伤害文物的人得到了应有的审判,但受了伤的文物却难以复原了!

当来自北京大学的考古专家与学者看到这一座古墓上面的盗洞时,他们简直都要绝望了。

但在进行发掘时,居然发现了因不完整而被遗弃的晋侯鸟尊。

这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啊!

这可是国之瑰宝!

意外之喜

出土时,这件鸟尊已经支离破碎成铜片和渣子。考古工作者将破碎的“零件”连墓土整体从墓室里切割下来,打包运回北大的实验室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把它修复成如今的形态。

相关专家抢救性的修复,渐渐地拼出它的原貌。出于尊重历史,尾部的象鼻处没有作出过多的纹饰修复,所以象鼻处是平整光滑的,没有修饰。

整个鸟尊被设计成“凤鸟回眸”的造型,头部微微昂起,上面高高的冠子直立。通体较为丰腴,双翼微向上卷。

在大凤鸟的背上,还有一个体型很小的小鸟与之相互依偎,并成为鸟尊的器盖上的“捉手”(把手),有实用的功能。

鸟尊的尾部并非常规的飞禽类尾巴,而是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大象的头部,长长的象鼻自然垂下,落地支撑,与鸟尊的双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两种动物就这样奇妙的被捏合到同一器物上,想象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凤鸟,是周人的图腾崇拜。

周人对凤鸟怀有特殊的情感,凤鸣岐山,讲的就是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途中经过了岐山一带,山上正好响起了凤鸟的鸣叫声,士兵们都认为这是天赐祥瑞的征兆,象征着天命已经预示着周王朝的兴起。

所以,晋侯鸟尊的祭祀地位不言而喻。

晋侯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其铭曰:“晋侯乍向大室寳尊彝”。

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明这是宗庙礼器,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

首位主人

西周初年,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姬发驾鹤西游,他传位于太子姬诵,也就是后来的周成王。但是这个时候的成王实在年幼,没有大权独揽的能力;于是成王的叔叔姬旦摄政扶持。

这位姬旦先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周公。

根据记载,他是武王的弟弟,从小就能干、仁孝,辅政七年,帮助侄子平定了“三叔之乱”,还内修政治,确立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把周朝搞得蒸蒸日上。

一日,周公正在外面带兵打仗,还是孩子的成王和弟弟叔虞在院子里面玩耍,正巧有人送来了平叛的捷报,来自哪里呢?正是古唐国。

小成王非常高兴,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桐树叶子,剪成了执圭的形状(一种古玉礼器,象征王的权势),对弟弟说:“这个玉圭赐给你吧,哥哥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

本来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史官不敢马虎,赶紧记载了下来。

要知道,孔子历来推崇周公为政治的典范,礼崩乐坏的乱世,甚至说出过“吾不复梦见周公矣”的话,以此自比。

可见周公这人还是非常注重礼制的,君无戏言,成王只能践行自己的诺言,封了弟弟去唐国作诸侯,这就是姬虞为什么被称为唐叔虞的一个故事。

在《吕氏春秋》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只不过说法略有不同。

史书上说的明白,唐国在黄河、汾河以东,方圆百里。自从叔虞被封到这个小国之后,夙兴夜寐,兴修水利,愣是把唐国建设成了一个富饶美丽、安居乐业的好地方,他也因此被称为一代明君。

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夑父即位。为了纪念父亲的千秋功业,他就在晋水的源头,悬瓮山下专门修建了一座祠庙来祭祀,称为唐叔虞祠,也就是今天晋祠的前身。

夑父看到唐国境内有一条晋河,于是便改了国号,由唐为晋,从而开创了晋国长达多年的基业,山西的简称“晋”也是从此而来,夑父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代晋侯。

经过晋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的管理和开疆拓城的努力,晋国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与秦国、楚国、齐国、宋国并称为“春秋五霸”。

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澄清了晋国最早的始封地的问题,即解释了晋国都城、封地到底在哪里,也极大的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失,被称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重现世间

北京大学的考古专家对晋侯鸟尊进行了拼合、除锈,将其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

在当时的清理过程中,未发现鸟尊尾部象鼻其中的一段。也正是因为这关键性的一段缺失,自鸟尊修复完成后,认为鸟尊的尾部象鼻应该向外翻的说法也一直存在。

晋侯墓地发掘工作结束后,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也一直投入对出土文物的整理和修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疑似鸟尊尾部的残片。

在年的北京大学考古工作成果展上,晋侯鸟尊作为曾经的成果之一,再一次来到北大,以更新、更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因为,借着这一次的契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博物院基本确认了残片为鸟尊象鼻的缺失部分。

曾经残破的晋侯鸟尊,如今终于能够以全貌示人。

一波三折的命运,让晋侯鸟尊的身世带了更多传奇的色彩。

让人对盗墓贼的行为咬牙切齿,也让人对考古工作者的敬业与认真感到敬佩。

文化需要传承,文化也需要保护,这不仅仅是那些专家需要做的,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需要学习的。

只有这样,中华的文明的火焰,才能继续燃烧不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