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真的近视了还是“假性近视”?
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假性近视”是指由于用眼过度,睫状肌痉挛,过度调节导致的远视力下降,确切地讲是一种“调节性近视”。为方便理解,我们接下来的讲解中仍会沿用“假性近视”这一名词。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反映看物体模糊,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近视,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带孩子去眼镜店检查一下度数,再决定是否需要配一副眼镜。
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假性近视”,即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混在一起。去眼镜店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做到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那么如何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呢?
医院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即散瞳验光。通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比较用药前后的屈光度数,可以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1-2]。
如果用药前屈光度数符合近视的判定标准,用药后近视消失,成为正视或远视,则为“假性近视”;如果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数不变或度数降低小于0.50D(50度),则为真性近视。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有所降低(降低50度或更多),但仍然残留有近视度数,则为混合性近视,即“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共同存在,这种情况更为普遍[3]。
-13--14Question比较用药前后的屈光度数,可以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参考文献[1]FotedarR,RochtchinaE,MorganI,etal.Necessityofcycloplegiaforassessingrefractiveerrorin12-year-oldchildren:apopulation-basedstudy[J].AmJOphthalmol,,(2):-.[2]郭继援,李仕明,李翯,等.1%环戊通对近视学龄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观察.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7:96-8.[3]褚仁远.眼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
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危害吗?
散瞳验光能够使睫状肌充分放松,去除调节痉挛,使得验光结果更可靠、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屈光状态,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也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已经确诊为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一般也需要散瞳验光[1]。
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即“慢散”)、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即“快散”)[2]。
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续时间久,适用于7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使用方法为2~3次/日,连用3日后停药进行第一次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停药后21天。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凝胶时的替代,以及用作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20分钟滴2次,1小时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3天~1周内。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适用于12~40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10~20分钟滴3次,30~40分钟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2天~1周。
需要注意的是,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有初步了解,但并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矫正处方,最后的矫正处方一定是权衡双眼的屈光情况、主觉验光情况、双眼平衡及患者的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
大多数家长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散瞳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吗?
在医生指导下散瞳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家长会发现散瞳后孩子有怕光的现象,这是由于散瞳药物会使瞳孔扩大,进入眼内的光线增多了,对眼睛的刺激增强,所以孩子会出现怕光、流泪等反应。因为散瞳后睫状肌麻痹,会出现视近物不清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当药效逐渐消失,瞳孔逐渐恢复,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恢复正常。
散瞳只是眼睛局部用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是很少的。少部分儿童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出现脸发热或灼热感、面部潮红、眼部不适,口干、头晕、恶心等症状,此时可多喝水来缓解[3]。
滴散瞳药后按压泪囊位置(眼睛内侧与鼻梁交界处)约3分钟,减少药物经鼻泪管流到鼻腔中,减少黏膜的吸收,可有效减少这些症状的出现。快速散瞳药的全身不良反应极其少见,不过有一少部分儿童可能会对散瞳药有过敏反应,比如起皮疹等,停药即可消失。
家长应注意孩子散瞳后的一些事项:散瞳期间由于视近模糊,尽量避免近距离用眼,例如写作业、看书、玩电脑等。散瞳期间由于瞳孔扩大,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避免强烈的太阳光刺激,户外活动时可配戴太阳镜或遮阳帽。散瞳期间家长要看护好孩子,叮嘱孩子不要追跑打闹,以免摔伤。
参考文献[1]ZhaoJ,MaoJ,LuoR,etal.Accuracyofnoncycloplegicautorefractioninschool-agechildreninChina[J].OptomVisSci,,81(1):49-55.[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S]..[3]叶燕花,曾素华,黄思健,等.儿童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07(28):-.
如何看懂电脑验光单和配镜处方单?
很多家长拿到孩子的电脑验光单和配镜处方单时,看着上面的术语、数字就会一头雾水。学会看懂这两种单据,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眼睛状况。下面将简明地解读:
电脑验光单解读:
“R”代表右眼
“L”代表左眼
“S”代表近视或远视度数
“C”代表散光度数
“A”代表散光轴位
“PD”代表瞳距
近视或远视度数、散光度数和散光轴位一般会连续测量3次,出现3行数据,紧接着第4行数据为前3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如图中绿框所示)。其中,“S”下面对应的数值前如果是“-”则表示近视,“+”则表示远视。比如此验光单中,“S”下面对应的数值是-2.75,表示近视度数度,“C”下面对应的数值是-1.00,表示近视散光度,“A”下面对应的数值是,表示散光轴位在度位置。
配镜处方样式与解读:
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还能不能恢复?
一听到孩子近视了,很多家长会非常着急,看到市场上涌现出五花八门可以治疗近视的产品,家长便“乱投医”,甚至求助偏方。但从近视的原理来说,如果您的孩子已经确诊了近视,那么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可逆的!大多数孩子为轴性近视,即以眼轴增长为特点的近视,就像孩子的身高不会变矮,眼轴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
因此,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轴性近视一旦发生,眼轴长度不会减少,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家长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不会盲目地相信各种治愈近视的虚假宣传。
如果孩子是调节性近视(老百姓常说的“假性近视”,为方便理解,我们接下来的讲解中仍会沿用“假性近视”这一名词),是可以恢复的。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假性近视的原理,就会明白为什么假性近视可以恢复。
我们的眼睛通过眼睛里面的小镜头(晶状体)变薄变厚调节折光能力的大小,达到看远看近都很清楚的目的。看远的时候,睫状肌是放松的,此时晶状体相对较薄(折光力小);看近处的时候,睫状肌是紧张的,它会把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增大)。我们的睫状肌就像弹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睫状肌处于持续收缩痉挛和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时候弹簧的弹性就会变差,持续处在看近的收缩状态,该看远的时候也无法放松,就使得眼睛出现了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假性近视。这时通过药物或用眼行为的改变,缓解睫状肌的持续紧张状态,使睫状肌得到放松,相应的假性近视也得到了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缓解睫状肌痉挛而降低的假性近视度数,等同于真性近视可以治疗、度数可以恢复。
已确诊为真性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造成的,大多数是眼轴变长造成的[1]。虽然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真性近视无法治愈,但是近视是可防、可控的。我们通过努力能够延缓近视度数的继续进展和眼轴长度的继续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避免带来视力损害。
参考文献[1]MorganIG,FrenchAN,AshbyRS,etal.Theepidemicsofmyopia:Aetiologyandprevention[J].ProgressinRetinalandEyeResearch,,62:-.
父母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近视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1-2],不同类型的近视,遗传概率不同:单纯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造成,这种近视的遗传概率很小,病理性近视遗传的风险则相对较大。
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与父母都不近视的孩子相比较:父母单方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高2.1倍;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就增长到了4.9倍。
有调查发现:父母均不近视的孩子,7岁时有7.3%发生了近视;父母单方近视的孩子,7岁时有26.2%发生了近视;父母均近视的孩子,7岁时有45%发生了近视。
近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在后天用眼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孩子也可能会发生近视。
父母近视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发生近视,除了遗传的原因之外,还与近视的父母更有可能给孩子制造出容易近视的环境有关。比如,近视的父母可能更喜欢读书学习,因此让孩子读书学习的时间也可能较长;近视的父母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可能相对较小,因此把孩子带到户外玩耍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些问题,都是近视的父母需要额外注意的。
参考文献[1]WuPC,HuangHM,YuHJ,etal.EpidemiologyofMyopia[J].TheAsia-PacificJournalofOphthalmology,,5(2):-.[2]JonesLA,SinnottLT,MuttiDO,etal.ParentalHistoryofMyopia,SportsandOutdoorActivities,andFutureMyopia[J].InvestigativeOpthalmologyVisualScience,,48(8):-.
医生说病理性近视可以致盲,是真的吗?
通常人们认为,近视只要戴上眼镜就能解决,高度近视也只是近视度数比较高而已,不会把它与疾病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想到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会因严重的眼底并发症而成为盲人。
病理性近视的特点为:
眼轴进行性延长、
近视度数逐年增高、
眼球后段扩张、
伴视网膜、
脉络膜变化从而引起视功能障碍。
因为伴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功能,故称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眼底损害的发病机制大部分与眼轴增长有关[1-2],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豹纹状眼底:由于视网膜变薄,眼底略呈暗灰色,橘红色大血管层血管暴露,使眼底呈豹皮样。
玻璃体液化混浊:出现眼前黑影、闪光感等症状。
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后段巩膜过度延伸,后极部可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后葡萄肿。周边部视网膜囊样变性及格子样变性。
黄斑病变:黄斑是眼底最重要的一个解剖部位,眼轴过度增长可能导致黄斑区脉络膜出血;黄斑萎缩后呈现漆裂纹样损害,黄斑裂孔也是较为常见的病变。
很多病理性近视的人,即使配戴眼镜矫正,视力也很难达到正常标准。如果出现了病理性近视的并发症如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可使视力突然下降,严重者甚至失明。
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目前仍属于疑难病症,治疗较为棘手。
因此,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避免近视度数的过高过快增长尤为重要。高危患者应注意坚持定期检查,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1]LinCX,LiSM,Ohno-MatsuiKetal.Five-yearincidenceandprogressionofmyopicmaculopathyinaruralChineseadultpopulation:theHandanEyeStudy.OphthalmicPhysiolOpt,,38(3):-45.[2]SawSM,GaszardG,Shih-YenEC,eta1.Myopiaandassociatedpatholog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