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知小儿弱视比近视更严重龙登虹主任

  “医生,我家孩子为何总是眯着眼睛看黑板?”“孩子为啥总是爱眨眼、揉眼,频繁挤眼睛?”新学期开始了,不少孩子背上书包没几天,就被一些细心的家长和老师发现了视力问题,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弱视”。

  医院斜弱视专科主任龙登虹提醒,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生率为2.5%-3%。它不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好转,相反,如果超过9岁再治疗,就会难以治愈。因此,儿童弱视的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弱视与近视有何区别?

  龙登虹主任说,在门诊中,就经常遇到很多小患者因为“看不清黑板”来院就诊。其中很多孩子从来没有规范地检查过视力。而且很多家长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孩子视力不好一定是近视惹的祸。

  “其实未必!”龙登虹主任指出,弱视、斜视和近视并称为儿童三大常见眼部疾病。据统计,我国3亿多名儿童中约有万人是斜弱视患者。

  “事实上,弱视完全不同于近视。”龙登虹主任解释,近视多发于学龄期7-12岁人群,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部疾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佩戴眼镜后,视力可以得到矫正。而弱视则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戴眼镜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范围,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疾患。

  “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弱视,就责怪孩子:‘谁让你老是看电视、看电脑、玩手机?’其实弱视的孩子也很无辜。”龙登虹主任解释,弱视是在儿童视觉发育期间出现的疾患,是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而引起的单眼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龙登虹主任特别指出,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敏感期为3-9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弱视诊断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5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为0.8。

  龙登虹主任提醒家长,弱视最主要的危害是视力低下,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缺乏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以及精确的立体视觉,成为一个睁着眼睛的“立体盲人”,对将来职业选择上有很大影响。

弱视的症状有哪些?

  孩子弱视的表现和近视、远视的症状很相似,不易被发现,加之孩子太小,很少定期查视力,弱视就更容易被家长疏忽。

  龙登虹主任提醒,弱视的早期发现,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家长的细心观察和定期视力检查。别等到上学后体检才发现,耽误了弱视的治疗。

  “如果孩子有斜视,看东西时总喜欢歪着头,或者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就要特别警惕弱视。”龙登虹主任建议,家长要教会孩子看视力表,定期让孩子识别与认知,医院检查视力。

  “婴幼儿不会描述,也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可以采用简单的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的视力情况。”龙登虹主任表示,如遮盖婴儿的一只眼睛时其哭闹不安或撕抓遮盖物,则说明该被盖眼视力尚好,孩子不愿意家长遮住他视力好的眼睛。相反,若遮盖后孩子很安静,则说明该眼视力可能不好,医院检查,采取必要的检查或治疗。

弱视治疗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龙登虹主任指出,弱视筛查要从婴幼儿开始,患儿年龄大小,是决定弱视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弱视应尽早治疗,弱视的筛查应该从出生时就开始,0-3岁是关键期。如果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9岁以前)治疗,弱视有可能得到完全矫正。一旦视觉发育成熟,也就是年龄大于9岁,那么治愈甚至改善的希望都非常小。

  龙登虹主任介绍,屈光矫正和遮盖疗法是治疗弱视的主要方式,治疗的原理是让弱视眼多看多用,来提高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所以家医院,先做眼部检查排除眼部疾病,再通过散瞳验光明确孩子的屈光状态,必要时通过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的问题;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如斜视等。另外,在医生指导下同时采用遮盖疗法和弱视训练以及精细的视觉训练。

  龙登虹主任提醒,幼儿期一旦发现弱视,就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在此过程中,家长、学校、医院都要密切配合,家长需要保持良好的就医依从性和耐心,定期到门诊复查,直至把弱视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7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