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近视眼

近视是指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的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古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

[病因病机]

本病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

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

[临床表现]

一般近视力良好,视远处目标则模糊不清。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着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

[诊断依据]

一、视远模糊,视近一般清晰;或有视疲劳症状。

二、高度近视者眼前常有黑影飘动,眼球突出。

三、呈近视眼眼底改变:视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等。

四、现代仪器验光检影为近视。

[辨证论治]

针刺疗法

(一)心阳不足

[主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

[证候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为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二)肝肾两虚

[主证]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

[证候分析]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

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三段全息针灸法

1、选取颈椎4旁开5分进针,向上平刺透至1椎旁开5分,14周岁以下。

2、选取腰椎1旁开1寸进针,向下平刺透至5椎旁开1寸,14周岁以下。

3、选取颈椎1-4旁开5分进针,45度斜向上两侧平刺1寸,15周岁以上。

4、选取腰椎1-5旁开1寸进针,向下外45度平刺1.5-2寸,15周岁以上。

5、选取肝区穴,三针,14周岁以下进针1寸,15周岁以上针至有针感。

6、选取八卦脐针坎位、震位。14周岁以下进针1寸,15周岁以上进针1.5寸。

7、选取八卦脐针离位,进2针,针尖各刺向眼睛方向,早年齐永老师特别强调,方位要对准。进针深度5分,14周岁以下行针2分钟,略有针感。15周岁以上行针5分钟,求针感。

8、选取中脘与下脘连线的中点,旁开0.25分直刺,14周岁以下0.5分,无针感。15周岁以上视人体胖瘦程度觉决定进针深度,求针感。

9、14岁以下患者,特制中药艾条悬灸眼部及周边诸穴约15-30分钟,针刺光明穴。

10、15岁以上患者,针刺眼周诸穴等:常用下列2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疗程。

历代医家对近视也很有研究,如《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东垣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乃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也;气虚者,元气虚弱也……。秘要云,此证非谓禀受生成近觑之病,乃平昔无病,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盖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偎敛近视耳。治之在胆肾,胆肾足则神膏厚,神膏厚则经络润泽,经络润泽则神气和畅而阳光盛矣”。

治疗近视虽有很多疗法,效果也很理想,但治疗疗程长,消耗时间。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故对青少年要做好眼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座姿,保养好脊柱,注意眼疲劳。

一、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

二、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三、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对青少年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者,及早查明原因,尽可能给予及早的治疗。

针灸治疗近视,疗效显著,以上是我近几年来的一点临床经验,它是以全息学、经络学、脊柱神经学、筋膜穴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了三段全息针灸法、腹针疗法、脐针及传统针灸方法。写的不够完美,供大家参考,敬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庡尰闄㈡庝箞璧?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gdjs/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