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镜”越来越多,那么视力下降就等于近视吗?近视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近视”这个话题!
近视有什么表现与危害?
近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正常,也就是看远处不清楚而看近处视力不受影响。目前近视眼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眼病,在我国,近视患病率更是逐年增加,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因减少了合格兵源而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近视对学习、生活、体育运动等都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发展为高度近视甚至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合并眼底退行性变,最终发生不可逆性视力障碍甚至致盲),后果更加严重。为什么会发生近视?
(1)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体力活动多变为体力活动少,远距离用眼多变为近距离用眼多,身体也相应发生改变,近视是其中之一。
(2)影响近视发病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于病理性近视,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几乎无法改变。就多数单纯性近视而言,环境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科学研究表明,影响近视的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种族、光照、饮食、生活模式等多方面。 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学习任务重、户外活动时间少的现象,近视率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逐年升高。近视了怎么办?
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每日注视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近视越来越低龄化。近视学生应每半年左右验光一次,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配戴眼镜或更换眼镜。有些家长对近视防控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孩子近视了也没有关系,长大后做近视眼手术就解决了。近视眼手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提高视力,但是近视眼手术并没有改变患者的近视眼状态(眼轴变长)。
对于高度近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患者来说,尽管在年轻时通过手术提高视力,但是并不能改变或阻止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威胁视力的眼底退行性改变。所以在青少年中进行近视防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近视防控,降低近视发生率,特别是减少发展为高度近视的患者数量。 保护视力,营养助力 缓解视疲劳,防止近视的发生或进一步发展,除了注意视觉训练和户外活动外,还要注意一些营养素,为维护眼睛的健康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1: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吸收光线中有害的紫外线和短波光,同时捕获危险的自由基,帮助眼睛延缓疲劳和衰老。 2: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 眼睛适应明暗变换与维生素A密切相关。维生素A缺乏,眼睛从亮到暗的适应能力就会下降,还会让眼睛表面的角膜干燥,严重时就是“干眼病”。 3:花青素 花青素能够增加眼底微循环的血流,加速眼部代谢,加强营养物质交换,增强对眼部毛细血管的保护作用,缩短黄斑功能恢复的时间。 4: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这些维生素有助于恢复视疲劳,延缓眼球功能的衰老。 5:钙和锌 膳食中长期缺钙,眼肌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差,容易加深近视度数。如果没有足够的锌,会出现弱光下视物不清。 6:DHA 眼睛中含有相当高水平的DHA,对视神经系统的活跃很有帮助。 近视防控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大工程。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参与户外活动,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学习习惯,合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特别强调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 在膳食方面应多摄入高蛋白饮食、含钙量丰富的食物,选择低糖或者无糖食品。对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如有问题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