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1亿人听力已受损千万别只关注孩子

北京荨麻疹医院好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

大家好,我是胖豆爸。

中秋放假的时候,胖豆又跟我提起,他想要一副耳机。

说上网课还是戴耳机好,老师讲的听得更清晰,不吵我们,楼上老嚷嚷,也吵不着他……

他算是找对了人,老爸的专业非常对口。

我研究生学的“声学”专业,毕业近20年也一直从事声学相关工作,常年跟音响、耳机、喇叭打交道。

我正打算趁机用我的专业在儿子面前刷一波存在感,没办法,老出差,在家呆得少,“卑微”老爸长期在线......

没想到被胖豆妈听到了,她坚决反对:

戴什么耳机?

我几年前,上下班坐地铁时间长,天天戴耳机,听音乐。

后来持续耳鸣,还是你爸找到原因,让我停用耳机大半个月才恢复的。

你那么小,耳机对你听力的伤害肯定更大啊!

领导说得很对,小孩的听力和视力一样,确实都值得我们重视、保护。

但其实耳机不是听力的罪魁祸首,大音量才是。

只要我们选对了耳机,正确使用它,对听力是没有额外伤害的。

尤其是高年级,初高中后,孩子们使用耳机无法避免。

我们要做的不是禁止耳机,而是帮孩子选择优质的耳机,教会他们正确使用耳机。

先跟大家讲讲噪声的危害吧,尤其是对儿童听力的伤害。

看了画面上的数字,意不意外?

这是年3月2日的爱耳日的一个官方报道。

而且,这个11亿,还都是年轻人,12-35岁的,正应耳聪目明的年轻人!

现在却开始眼睛看不明,耳朵听不清,怎么“聪明”得起来?

再翻出5年前,同样是央视,一份关于耳机质量的调查报告

《每周质量报告》表示,高校约30%的大学生听力受损。

在对某高校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人,占比接近30%。

对应的,大学生的耳机使用率高达99.8%。

乍一听,好像是耳机会让听力受损?

等等!这里99.8%的耳机使用者里面,不也有超过7成的人,听力没问题么?

拉回来,再强调一次:

耳机不是导致听里损失的原因,质量差的耳机,比如天桥上随随便便10块钱一副的耳机,加上不正确的使用才是。

相对于视力下降,听力受损却很难觉察,它是一个缓慢的损失过程,并且缺少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参考。

最近很难看清黑板上的字了,立刻就能觉察到,我视力下降了。

如果觉得听不太清老师的话,可能会觉得,老师今天中气不足啊。

眼睛近视了,可以戴眼睛,等度数稳定了,还可以手术补救。

当永久性的噪声性听力损伤之后,那就永远不会恢复了,只能寻求助听器了,严重的,需要植入人工耳蜗。

一我先来科普一下,我们怎么听到声音的?

我们的耳朵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音能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传递给内耳,引起耳蜗内听觉神经毛细胞放出生物电,输送到大脑,形成听觉。

完成这个转换的关键,是听觉神经毛细胞。我们一出生每只耳朵约个听觉毛细胞,长时间听到很强的噪声,听觉神经毛细胞就会“过劳死”,死了之后又不能再生,只会越用越少。

如果短时间内听到一个非常大的声音,耳朵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到安静环境下几分钟,乃至几天还可以恢复,这是暂时性听力损失。如果在强噪声环境下时间太久,那这个听力损失就是永久性的。

二多大的声音算强噪声?

声音大小,我们用分贝(dB)来表示。

上面就是常见场景和分贝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80分贝以下的声音,不会造成噪声性听力损失。

80分贝到95分贝,就需要注意,不能让孩子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面。

95分贝以上,带着孩子尽快远离吧。

接近分贝的时候,耳朵会产生痛觉,甚至可能会昏厥。

而耳朵对冲击声的抵御更弱,比如鞭炮声,打冲击钻的声音,拖拉机的突突声,更是要让孩子们远离。

暑假我们楼里有几家在装修,还不是我们“直系邻居”,但电钻声此起彼伏,危害力惊人。

胖豆和胖豆妈觉得耳膜都快震破了,说脑瓜子嗡嗡的听一会,赶紧逃到外婆家去了。

不同强度的噪音下,我们又能忍受多久?

劳动法规定,在85分贝的情况下,无防护的工作时长,每天最多8小时。

噪声每提高3个分贝,时间需要减半。

就是说88分贝的时候,每天最多工作4小时……在94分贝的噪声环境里,每天不能超过1个小时。

还不知道这些知识点的朋友,赶紧拿个小本本记下来。

成人是如此,孩子更需要,缩短在噪声环境下的时间。

所以,伤害孩子听力的,是用过大的音量,长时间听音乐、玩游戏;

射击游戏里面的枪声,也是冲击声的一种,长时间大音量的用耳机玩游戏,对孩子的听力损伤更大。

三如果孩子无法避免使用耳机,该养成怎样的使用习惯?

可以从声音大小,使用时长来考虑,总结出来就是以下几点:

1

声音的大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有效的降低音量,即使使用时间长一些,对听力也没有实质性的伤害。

2

每次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类似用眼卫生,隔一段时间需要休息一下。

不管是使用耳机听音乐,还是使用耳机上网课,不要连续超过60分钟,需要休息至少15分钟。

3

当外界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尽量减少使用耳机

外界有噪声时,比如公交车上,为了听清楚因为,会下意识的加大音量而不自知,这个时候伤害已经在悄悄进行。

就如开头说的,胖豆妈在地铁里使用耳机,因为地铁里本身吵,她就就不知觉的加大了音量,引起耳鸣。

4

选择一副合格、合适的耳机是关键

一副响度合格的耳机,上面的第一条才有意义。

不然即使把手机、播放器的音量降到60%,奈何耳机音量太大,最终听到的声音也会非常大。

怎样的耳机才算合格?

首先,这个耳机的灵敏度,要满足要求,这都是有标准可以遵循的。欧盟是EN:,国内是YD/T-。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输入电压下,耳机发出的声音不能高于94分贝。

也有一些为小小孩考虑,耳机发出的声音不超过85分贝,即使他控制不好手机、电脑、播放器的音量,从耳机里面发出的声音也不会太响。

其次,耳机的高、中、低三个频段要均衡。

比如下面这个耳机的测试曲线,高音部分,红色箭头处的地方,响度就有点高。

使用这副耳机时间久了,孩子听力在高音处有可能受损。

强调要使用三频平衡的耳机,是因为孩子对音乐还在感知的阶段,需要耳机尽量复现原本的声音。

比如孩子使用一副过分强调低音的耳机久了,再去听现场演奏的音乐,反而会觉得低音不够澎湃。

再有,两只耳机也要均衡,就是耳机的左右通道,发出的声音要一致。

同样的道理,使用左右不均衡的耳机久了,自己的耳朵就变得不均衡了。

总之,我们需要像保护孩子的视力一样,对孩子的听力保护重视起来。

后记:

胖豆妈头一回,没有改我文章的任何一个字,之前写完,她总是会帮我再顺一遍。

哈哈,这回,她说太专业了,插不上笔。

我突然联想到:

说小学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作业,大呼小叫,到初高中基本都偃旗息鼓了。

原因只有一个,不会,就给不了意见了。

但愿,我现在是因为耐心,不对孩子的学习大呼小叫;

过几年,是因为,我宝刀未老,还能发挥点余热,多少还能给孩子点学习指导。

以上,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hfsl/11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