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闭幕致辞中的一句“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让在场委员们感动不已。
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如期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两会期间,全国眼科界11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精彩提案、议案、建议等,继续发出代表中国眼科界的最强音。在此,再次为姚克委员、瞿佳代表、林顺潮代表、何伟委员、毕宏生代表、孙丰源委员、李甦雁代表、李敏代表、徐亮委员、郝萍代表、姚媛贞代表的各项精彩提案议案内容喝彩,各位专家辛苦了!
随着两会的胜利闭幕,各位代表委员也将回到各地的工作岗位,此前的三期《全国眼科专家两会声音系列报道》分别刊登了全国眼科界4位全国政协委员、7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关于眼科、医疗及各方面的提案议案情况。今天是第四期,也是完结篇,进一步汇总了近日中央级媒体对全国眼科专家们的提案议案采访情况和专家大会发言原文摘要等,相信中国眼科和整个医疗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明,中国百姓眼健康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瞿佳:遗体捐献等发言引共鸣
近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温州医医院院长瞿佳提出的2条议案被广大媒体争相报道。目前,两份建议均已获得30位代表联署,作为议案提交。
鼓励遗体捐献进行立法规范
“我自己去世后,也打算捐献遗体。”被问到提出这一建议的初衷时,瞿佳坦然答道,他深知医学教育的艰难,尤其是解剖课的困境。近几年,由于尸源短缺,许多二线城市的医学院校被迫逐渐取消解剖课的实验环节。
在调研过程中,瞿佳发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早已开展遗体捐献立法,如美国的《统一尸体捐献法》、英国的《人体组织法》、法国的《关于器官摘取的法律》等。其中一些国家还很注重意外死亡与遗体捐献制度的衔接,例如美国将申领驾照与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绑”在一起,人们在申请或更换驾照时,会被询问“遭遇不测时是否愿意捐献遗体”,如果同意,驾照上会有所体现。
瞿佳认为,对遗体捐献进行立法,将有利于规范遗体捐献程序,增强民众对捐献引起的一系列行为结果的信任度,从而有利于缓解医疗卫生事业中遗体短缺的现状。同时,立法的必要性还在于它有利于制止和预防现实中存在的遗体买卖现象,使遗体捐献走上健康、合法、安全、卫生的发展轨道。
瞿佳建议,通过立法规范遗体捐献程序、遗体保存与管理制度,确定遗体捐献性质,落实捐献和接受双方权利义务等,有助于解除人们的顾虑,保障捐献者的权益,以确保捐献的遗体能真正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公益事业。
安乐死让死亡也有尊严
“我建议,加快推进中国安乐死合法化。”3月8日上午,浙江代表团第三小组审议现场,瞿佳的发言主题让不少在场者诧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什么支持病人向死亡递交申请书?
瞿佳代表的理由很充分。他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普通公众赞成安乐死;同时,75%以上普通公众支持安乐死合法化,而医务人员对安乐死以及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支持率超过95%。
“这说明推行安乐死已具有一定社会基础。”在瞿佳代表看来,目前公众的生命观正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发生改变。
“我完全同意。我认识一位患癌症的老干部,入院时他要求减轻疼痛,不手术,也不进行气管插管,最后走得很体面。”一位代表说。
“有的子女迫于舆论压力,坚持治疗,最后老人身上插满管子,其实很痛苦。”代表们一个紧接着一个发言。
“我认为可以科学、依法地推行安乐死。允许身患绝症、医治无效但意识清醒的病人以递交申请的方式选择安乐死,维护他们的尊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
“安乐死的申请主体、执行主体需符合一定的标准和条件。”瞿佳代表认为,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应是身患绝症、濒临死亡、痛苦不堪的病人,需秉持自愿原则。“申请权需限定在本人,同时限定申请主体的年龄、执行主体,此外还需建立安乐死审查委员会等相关机构,负责接收申请和审核、复审等,防止安乐死被滥用。”
全国人大代表、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天华认为,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应拥有选择“有尊严地死亡”的权利。
“一点都不另类!我们一起呼吁推进安乐死的合法化,减轻患者痛苦,给予他们人文关怀、终极关怀,尽快把这件事提上日程。”周国辉代表说。
“如果要签字,我第一个签。”坐在钟天华代表身旁的一位女代表立即表态。
“这个建议很好,我支持。”
“我也加入。”
“明天就把建议带过来,大家一起签字吧。”不少来自温州的代表纷纷赞同。
新闻后续:
3月12日。79岁的琼瑶突发长文交代身后事:支持安乐死,尊严死,要求绝不抢救。话题引发热议。
3月13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栏目就瞿佳代表《关于推进中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建议》的议案进行了专题讨论,时长近20分钟。
“安乐死”虽然面临法律、伦理和感情的障碍,但勇于面对,公开讨论,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瞿佳的参会笔记。瞿佳代表在笔记本上写到“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导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瞿佳代表还用红色的笔圈出了“考核激励机制”等重点词汇。
(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
林顺潮:推动护眼常识普及
《用手机不当可导致短暂失明,建议国家进一步推动护眼常识普及》
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
央视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著名眼科医生、“亮睛工程”慈善基金创会主席林顺潮表示,智能手机自年开始流行,现今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处可见大家机不离手地使用智能手机,但每天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因此导致的眼睛伤害越来越凸显,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林顺潮说,调查显示,近半受访者平均每天盯着屏幕的时间超过6小时,他们中有67%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出现眼部不适。大部分人表示在没手机的情况下,会变得焦虑不安,七成受访者无法忍受一天没有手机。而另一项面向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51.7%的学生拥有手机,而且手机使用者年龄趋于低龄化。不少学龄前儿童是手机频繁使用者。调查同时发现,25岁以下人群有55%的人在使智能手机。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屏幕导致眼部出现不适,例如干眼症和视疲劳等。更有甚者,出现短暂性失明。
林顺潮表示,智能手机屏幕光线强,由手机发射的光线未经充分散射就直接进入眼睛,如果直视手机时间过长,强光将引发眼睛疲劳,出现包括眼睛局部和全身的不适。使用手机还需注意周围环境的光暗,室外使用手机时,手机本身光源需要强些,到室内/较暗环境时,手机光源便需要稍作调整,避免过强光线直接进入眼睛,避免发生潜在的黄斑损伤。
有调查估计现时中国的近视患者已经占人口总数超过50%,当中超过5%是高度近视患者。更让人担忧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包括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数量还在持续增加,预计到年,高度近视将超过10%。近视人数增加及趋于低龄化,加重近视防治压力,需要得到更多社会及投入。
为此,林顺潮代表建议,要加大护眼常识的普及,人人都应掌握基础的护眼知识,同时要善用智能手机。
他提出使用手机时五大护眼守则:
(1)眼睛与手机距离最少40厘米
浏览手机距离越近,对眼睛负荷越大,越容易引起视疲劳;强光进入眼睛产生黄斑伤害机会也越大。眼睛应与手机保持最少40厘米。
(2)不要在黑暗中看手机
在黑暗中侧卧看手机可引起短暂失明。另外,在黑暗中,眼睛瞳孔放大,增加光线进入眼睛和对黄班损害的机会。
(3)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低
手机屏幕亮度越高,对黄班损害的机会越大。所以,把手机屏幕亮度尽量调低,但仍然保持看得清楚和舒适为最隹。另外,从室外走进室内时,记紧要调整手机屏幕光源强度。
(4)给眼睛看远处定期小休
定期小休,看远处比闭目养神好!近距离用眼持续10分钟,应让眼睛望3米或以外的远景10秒钟;每近距离用眼1小时,让眼睛最小休息1分钟。减少因长时间使用手机引至的视疲劳;非必要时,也尽量不用手机。
(5)多眨眼睛,减少干眼情况
定神用眼看手机,眼睛睁得较大,涙水挥犮较多,容易导致干眼情况,注意多眨眼睛,可保持眼睛湿润。若患上干眼症,需要及时治疗,以缓解症状。
中国新闻:央视网年03月11日
央视记者张成
徐亮:儿童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全国政协委员徐亮
过去大家都认为近视眼视物不清,只要配眼镜就能解决了,18岁后做手术就可以摘眼镜了。甚至眼科医生都认为近视眼不是致盲眼病,屈光矫正就能解决治疗问题。但是近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眼科杂志上的北京、台湾、邯郸眼病研究证实,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是华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过去国际眼科学界认为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是主要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而现在华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被提的首要位置。去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高峰论坛上,近视眼与雾霾防控成为最的话题。
根据北京眼病研究,改革开放前城市近视眼的患病率是30.5%,高度近视患病率是3.7%,此人群中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达90.6%,较前增加了3倍;高度近视患病率达18.7%,较前增加5倍。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证实:近视高发与现代社会方式相关。学生过近、过久阅读,儿童沉迷手机、游戏机,学习压力过大、课外作业过多,户外活动减少,不合理配镜、戴镜都是造成近视眼的危险因素。
为做好近视防控建议如下:
1.在学校开展近视防控的科普与监控:少儿期是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期,目前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就是近视与肥胖。近年近视防控研究有了新进展,一些误区需要纠正,需加强科普教育。近视及肥胖的患病率应该作为学生体质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户外活动既利于近视防控,又利用减少肥胖。目前学校都是楼房,为了防止课间休息上下楼梯跌伤,许多学校都禁止学生课间去操场活动。
2.开展近视防控的临床试验:我国近视的流行病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在近视防控的临床试验寥寥无几,这与其他学科一样。希望科技部、卫计委要支持临床试验研究,特别是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干预方式的临床试验。
3.以智能医疗促进近视防控:现代生活方式、阅读方式是近视眼高发、早发的主要原因。采用智能穿戴产品监控过久、过近阅读、户外活动,用数据指导学生改变不良阅读及生活方式。采用智能医疗的量化、可视化方式警示高度近视的危害,加强近视的防控意识。有了阅读方式及验光、影像等监测数据,医生对学生的治疗方案才能个性化、更精准。
4.以互联网保险提高防控效率:目前市场化的近视矫正市场,得益于近视患病率高、近视发展快、追求高档产品的理念。新兴的互联网健康保险,除了运营成本低、整合多方资源外,它体现的是防控价值。糖尿病的互联网健康保险是以控制器官并发症为目标,近视眼的互联网健康保险是以减少高度近视率为目标。
何伟:职业医闹需要严厉打击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赵艳红王宇鹏)12日下午3时,医卫界委员准时落座驻地会议室,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最后一场小组讨论会,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热烈发言。最高法、最高检两位工作人员列席。何伟委员发言称,目前有“职业医闹”这样一个群体,扮演“司法助理”的角色,帮着患者打官司,从得到的赔偿抽取报酬。“近年来的医疗纠纷和暴力伤医事件,和这些目无法纪的职业医闹不无关系,应该严厉打击。”
李敏:保证医务人员行医安全
李敏代表在人大代表团分组讨论发言摘要
我是一个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近15年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路走来在不断探索创新,每一年每一届都有新起色、新亮点,带给人大代表以新感觉、新认识。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及时公开透明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张德江委员长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强调,常委会把加强执法检查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工作安全,我认为这是对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广大医务人员所期盼的工作环境。
近10多年来,医患关系微妙,伤医涉医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包括国家卫计委、公安部等在内的相关部门,多次下发关于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文件或通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个文件。
尽管发文不少,但结果不尽人意。仅年,杀医案件就有五起,有一段时间,广大的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在诚恐城隍之中,伤医事件这么多,医护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影响广大的患者就医环境,现在医护人员的总体士气比较低落,行医的积极性也受损,影响和谐中国的形象。
为此,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继续深入调研,保障医务人员的行医安全,还广大患者一个安静平和的就医环境。
郝萍: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
《关于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建议》
郝萍代表
摘要
通过对河南部分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及对全省53个贫困县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分析,发现河南因病致贫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占到42.49%。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才短缺、硬件较差、投入不足、群众健康素养普遍较低。能够保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城乡居民不足10%。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的“短板”,因此,建议:
一是核实核准因病致贫返贫情况。
二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三是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五是加强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六是加强贫困县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李甦雁:为改善医疗环境而努力
李甦雁代表
李甦雁代表:3月12日下午被小组推荐在江苏团发言审议两高报告,本次两高报告形式有创新,图文并茂,将代表提出的建议议案分门别类列出并展示议案建议办理的情况……非常巧合的是今天下午发言的12位代表中有5位来自医疗界,大家都提到了希望法院检察院对涉医案件加快加速依法严惩,我们在为改善不尽人意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昨日所作工作报告的附件里,列有一份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办理和落实情况表,共计41项,其中第18项建议内容即是李甦雁等25位代表所提“依法惩处涉医犯罪”。其办理和落实情况是这样的: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卫计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自年7月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卫计委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人民法院依法惩处涉医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相关情况,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在既往履职的四年中,我深深感受到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积极联系代表,回应人民关切所作出的努力,我要为他们点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会场内外
孙丰源委员
毕宏生代表
李甦雁代表
目前全国眼科界现有全国政协委员4人:姚克、何伟、孙丰源、徐亮
全国人大代表7人:瞿佳、林顺潮、毕宏生、李甦雁、李敏、郝萍、姚媛贞。
姚克委员简介
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全国白内障学组组长
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浙江省科协主席
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
何伟委员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
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
国际眼科理事会(ICO)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
医院院长
孙丰源委员简介
医院副院长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副院长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
中华眼科学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
全国政协委员
徐亮委员简介
医院原副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原所长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
科技部现代服务业总体专家组专家
显示与视觉健康创新协会理事长
瞿佳代表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中心主任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医院院长
温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年3月--年10月)
国务院学位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眼视光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生计生委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
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
毕宏生代表简介
山东中医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院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兼白内障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眼科分会主委
山东省医学会常委理事兼眼科分会主委
全国人大代表
林顺潮代表简介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亚太眼科学会前任主席
世界青光眼学会理事会理事
亚太眼科医学杂志总编辑
国际矫视手术学会国际委员
亚太视网膜黄斑学会秘书长
亮睛工程慈善基金创会主席
香港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董事长
第11-12届全國人大代表
李甦雁代表简介
江苏医院,医院院长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徐州市眼病诊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眼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敏代表简介
广医院副院长
广西眼科中心主任
广西眼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
广西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郝萍代表简介
农工党中央委员
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医院主任医师
姚媛贞代表简介
医院院长
眼科主任医师
全国人大代表
往期回顾
中国眼科专家两会声音(3)
全国眼科专家两会声音(2)
全国眼科专家两会声音系列(1)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