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形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
高度近视伴随的是厚厚的镜片,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可能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第三部分会致盲,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致盲性疾病中占第6位。其主要的并发症有:
1、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3、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影响视力。
4、视网膜脱离: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70%是近视眼。
5、青光眼:由于近视眼眼房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6、白内障:由于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
7、飞蚊症:有这种病的人,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久远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飞舞,这是由于玻璃体正常的胶体庄状结构发作液化的来由。
8黄斑出血:高度远视的人,视高动力镜由于眼球变大构成对眼球壁的不时牵拉,就会惹起眼底视网膜和眉目组织一般的联络出现代谢平衡,特殊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要素而出现分裂时,就会构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此时病人自觉久远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固然出血经治疗可以接收,但总会或多或少留下血痕,影响视力。 9视网膜脱离: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的缘由较为繁杂。从内因来说,主要是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而变得脆弱,极易使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外因次要是外力的突然冲击,经过玻璃体的传导,促使视网膜决裂,构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病理一般近视眼到成年后不再发展,25岁以后仍继续发展者称为进行性近视眼(progressivemyopia)。从近视的屈光度来说,因均超过一6.0D,故称高度近视眼(highmyopia)。又因这类近视眼均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故称病理性近视眼或退行性近视眼(degenerativemyopia)。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国内调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几乎所有高度近视都有眼轴增长以及眼球后极处巩膜的显著变薄。在度数较高的例子中,这种变薄可以扩展到赤道部,但眼球的前半部比较正常。这种患者的眼球明显增大,并且突出。当眼内转时,可以看到眼球的赤道部比正视者明显变平。前房较深,瞳孔略大,并且对光反应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呈萎缩状态。极高度的近视眼可使晶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的虹膜震颤(iridodonesis)。病理学者的观察认为,近视度数愈高,眼部病理变化愈明显。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眼球后半部的变薄,在高度近视者非常明显,有的只有正常厚度的1/4。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小血管数目减少,色素上皮细胞的减少或消失,结缔组织相对增加。视网膜的病变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色素上皮细胞消失,同时伴有杆状和圆锥细胞的消失;萎缩区边缘处的色素上皮细胞可维持正常或增生。由于眼球向后扩展,使血管变细、变直,视网膜萎缩和色素上皮细胞的变化,在检眼镜下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脉络膜血管,即临床上常称的豹纹状眼底(tigroidfundus)。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一般多发生在视乳头的颞侧,称为近视弧(myopicconus)。有时变薄区后陷为巩膜圆锥(scleralconus)或巩膜后葡萄肿(posteriorscleralstaphyloma)。近视弧发生的原因之一,是眼球后极的伸张,主要在乳头颞侧,可使视神经的巩膜管和视神经都向颞侧伸张成为偏斜的圆柱,因此管壁的一部分可由检眼镜看见。最明显的是纯白的巩膜被暴露出来,在与视网膜交界处有时可以看到脉络膜血管残余与少量色素沉积。原因之二是在近视眼的眼球伸张中,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被牵拉,离开乳头边缘,使没有色素上皮层掩盖的脉络膜血管暴露出来。暴露的脉络膜可以离开视神经乳头,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出来,也可发生萎缩。萎缩后的残余组织盖在巩膜上,因而形成大小不同,黄、白相间和残余色素的弧形区。近视弧在近视眼中是最常见的眼底变化。最小的不易看出,大的可达视盘大小。有的围绕视盘,甚者可达到黄斑区。近视弧如不侵及黄斑区,对视力影响不大;侵犯黄斑者,视力(包括近视力)显著下降。一般地说,难以单独根据弧的形态来肯定近视眼是否仍在进行中。但根据眼底观察,如果边缘是清楚的,可以推测近视已经停止进行;反之,如果边缘不规则,眼球的伸张可能还在进行中。当近视弧范围较大,尤其已经形成巩膜圆锥或巩膜后葡萄肿时,由于视神经管的倾斜,看上去视盘不是正圆,而成为纵的椭圆形。由于视乳头的颞侧部分距离角膜比鼻侧远些,也是视盘的表面发生倾斜的一种原因。最近有人用眼底立体照相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研究近视弧的变化得出,近视弧的宽度与近视度明显相关。因而用新技术进一步研究近视弧的变化,可能对评价近视是否发展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目前,度数不太高的高度近视可以使用ICL晶体植入来改变。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写字姿势要端正,离书本距离一尺,不要趴着、躺着看书,不要在强光或昏暗的地方看书,看书时间不要持续过长,每看书50分钟左右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会儿,眼睛向远处望一望。2.不宜长时间看电视,不能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玩的电子游戏,显示屏、字、图案均很小,光线也暗。许多孩子玩上瘾后根本就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这是非常有害的。3.做眼保健操对于消除视疲劳、保护视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每人都能做到的日常防护。但是由于学生们年纪小,普遍认识不到眼保健操的重要性,做眼保健操只是应付差事,所以老师及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做操到位。做眼保健操也不要拘泥于每日一、二次,每当看书时间长了或感到视力疲劳时均可做眼保健操。4.鼓励孩子多参加室外活动,多看树木、花草等绿色的植物,经常把孩子带出楼群,让孩子在视野开阔处极目远眺。5.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要及时诊治,近视程度加深时要及时重新验光配镜。6.高度近视眼伴有一系列眼部退行性病变,并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害视力。高度近视眼球变长,后部巩膜薄弱,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玻璃体变性。在外力作用下或玻璃体牵引下,变性的视网膜易形成裂孔,进而发展成视网膜脱离,所以,高度近视眼应特别注意避免头部剧烈震荡和撞击,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一旦发生闪光感觉等先兆,要及时检查。此外,黄斑区变性也严重危及中心视力,高度近视眼还可能发生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均应及时检查与处理。
1、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镜,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2、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3、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受限。4、老年后因为花眼而必须配两副眼镜。5、近视患者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6、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据统计由于近视导致的眼盲,已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而居第三位。注意事项:1、避免剧烈、冲击性头部运动,如足球、篮球、跳水、举重、急刹车等,防止视网膜脱离。2、饮食调护上应少食辛辣,忌烟酒;治疗其他病时应慎用血管扩张剂,防止眼底黄斑部反复出血。3、慎重择业,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近距离用眼过多的工作,可选择室内工作的职业,单位用人时也应根据情况予以照顾。4、医院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注意眼球的轴长、玻璃体混浊情况、眼底黄斑部情况、视网膜周边有无干性裂孔、有无视网膜脱离症象;凡发生突然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时,医院就诊。遗传性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父母一方有近视者,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我国专家作过双胞胎调查,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一致率(近视)高于非双胞胎。而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近视一致率又高于异卵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还通过公式计算出遗传因素在近视眼形成原因中占65%。反过来,近视眼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的,父母有近视并非子女全部有近视,有近视遗传因子者,因子不表现或叫不外显,这时近视不发病。有一些先天性近视,而且往往度数较高,所幸只占近视眼的极少数。这类近视有家族史,是遗传决定的。鉴别首先面对一个低视力患者,必须断定其是否患有近视对于眼科大夫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注意一点,并非视力不低于5.0就认为没有近视,因为就大多数学生来说,正常视力都能达到5.2甚至5.3,如果其视力正好在5.0,戴上50到度的镜片。就能达到5.2,那就说明已经近视了。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判断是否得了近视相对要难一些,如果孩子有以下感觉,就应该警惕了:1、眼睛经常感觉干涩、疲劳,甚至有头晕恶心症状。2、有时视物模糊不清,经过休息后就能好转。3、经常视物不清,经过休息不能好转。4、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5、为看清远处事物必须眯眼或斜眼观看。对前两种情况,一般认为是得近视的前兆,如再不加以注意,就会得近视眼;对后两种情况,几乎可以断定已经得了近视眼,医院进行检查。其次,要区别真性和假性近视,这个工作需要由专门的眼科大夫来做,从严格的医学角度去区别是否患真性近视比较容易,那就是进行充分的散瞳验光,但是除非患者需要并要求配镜,否则不但对诊断没有太大意义,还会因为阿托品的长久的散瞳效应给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作为一个眼科大夫,一定要弄清患者的来意,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散瞳验光。1.5视力恢复中心自几年来,不断的创造奇迹,给孩子的清晰世界带来福音。孩子近视不用急,1.5视力恢复中心帮你孩子的眼睛带来一片光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