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利瞳健康整理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近视形成的动态
1什么是近视?
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折射后焦点在视网膜前,即远距离物体不能在视网膜呈现,这种屈光状态为近视眼。
2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发育因素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眼球的前后直径只有成年人的2/3左右,故均是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变长,到15岁左右,眼球基本和成年人一样,前后直径达到24毫米,如果发育过度,眼轴过长,则形成近视。
"眼睛的发育,是从远视开始,需要经历远视→正视→停止的过程。在发育时,用眼习惯、饮食结构等都会影响眼球的发育。如果过度发育便形成近视,而远视在正常范围,则不需要佩戴眼镜。
⒈婴幼儿期:0-3岁,是视觉发育最关键时期,也是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时期。
远视度数:-度
⒉学龄前期:3-7岁,是视觉发育敏感时期,也是建立屈光档案的起始时期。
远视度数:-度
⒊学龄期:7-12岁,是近视容易高发时期,也是近视干预的最佳时期。
远视→正视-0度
如果未停止进展,则变成近视。如果远视度数消耗得过快,则也很有可能变成近视。例如,6岁儿童,应该有度左右远视,如果检查出来只有75度,则接下来1年后,很有可能变成近视。
掌握远视储备的度数,是有很多干预措施不让它消耗得那么快,那么近视的苗头就得到抑制。
"遗传因素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高度近视的遗传性比一般近视的遗传性倾向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发病率较早,常在进入青春期以前就开始近视了,且多在6个屈光度(度)以上。这种高度近视再医学生叫变性近视。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子代%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但也有显现不全的表现。环境因素起一定作用。一般近视属于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又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环境及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对眼睛视力有相当恶劣的影响。同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持续看近,是形成近视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1、晚上开灯睡觉的孩子
经调查发现:夜里开灯睡觉的孩子将来发展成近视的可能性会更大,对不到2岁的孩子影响尤其严重。若2岁前睡在黑暗房间,近视比例是10%;若睡在小夜灯的房间中,比例增加到34%;若睡在大灯的房间中,增加到55%。
2、学走路早的孩子
孩子学走路太早,因为看不清较远处的景物,而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这会让孩子眼睛产生疲劳,易损伤视力。
3、经常玩电子产品的孩子
很多年轻父母喜欢用手机、ipad来看孩子,孩子立刻就安静下来。然而,对于视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辐射会抑制孩子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同时屏幕亮度和视距频繁闪烁变化,会让孩子眼部的睫状肌处于频繁运动的状态,过度使用,容易患上近视。
4、营养不均衡的孩子
在孩子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营养不均衡则可能导致身体缺乏营养素,缺少钙,与眼球的形成有关,如果摄入不足导致巩膜硬度减退,眼球前后径拉长而导致近视,增加近视的几率。
5、爱吃糖的孩子
研究表明:长期吃甜食的孩子更容易近视,且度数进展更快。因为糖分会令眼球巩膜软化,它是维持眼球形态的重要组织,眼球容易变形。
6、睡眠时间少的孩子
睡眠少也是导致孩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尤其是7-14岁之间,眼睛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容易导致近视。这段时间如果孩子学习比较紧张,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7、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孩子
凡出生时体重小于0克或早产2周以上的孩子,先天发育本就不良,再加上后天如遇到不良外界因素,眼轴的发育容易受到影响。
"利瞳视力提升技法“利瞳视力提升技法”由创始人李兆伦老师因爱子和爱学生之心而研发,通过独家秘传的特殊技法能有效恢复眼睛睫状肌的正常功能,缓解眼部肌肉疲劳,改变孩子眼睛屈光度,调解视神经,增强视神经的辨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视力。
李兆伦老师此技法于年正式运用到实践;
年开始进行实例数据采集;
年正式命名为“利瞳视力提升技法”并申请发明专利。
“利瞳”专注青少年视力提升养护行业、潜心研究视力提升之法30余年。帮助上万名青少年解决了近视、远视、弱视、散光等视力问题,数千位彻底摘掉了眼镜,效果显著,有数据可查。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健康的阅读环境,新华书店携手北京利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将利瞳视力提升养护中心植入到店内,合力打造“光明书店”,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