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近视是怎么回事?
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拥有正常视力的人能够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1.人眼成像的原理是这样的:当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其焦点正好聚焦于视网膜上。眼睛的晶状体就像一个可变的凸透镜,它可以通过睫状肌收缩或松弛来改变屈光度,使得光线聚焦,像单反相机调整焦距一样。但是如果眼球变长的话,光线聚焦后的焦点就落在视网膜前,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成一清晰物像,这就是“近视眼”;相反,当焦点落在视网膜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也不能成一清晰物像,即为“远视眼”;而当焦点落在视网膜不同焦线上,外界物体呈现重影状,那就是“散光眼”;这三种不同状况统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意图
2.大数据显示:近视形成可能与用眼方式、环境因素及基因遗传有关。用眼方式主要是用眼时间过长、用眼距离过近;环境因素是光源不足,目前33.7%的学生都在环境光照不足lux下用眼,这极易造成眼睛的负担,引起近视的发生及加重,而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当然,近视的发生也有一定遗传倾向,对于高度近视更是如此。
小结:
1.今天介绍了屈光不正的成像特点,近视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其特点是成像落在视网膜前,导致物体模糊。
2.导致近视的因素:用眼方式、环境因素及基因遗传。
下一讲我将介绍近视的危害,增强大家对这一疾病的预防意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余克明教授」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