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近视的家长都很疑惑:
近视会遗传吗?
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近视?
孩子发生近视后我们是否无能为力?
问题一
近视遗传吗?基因能决定是否近视吗?
近视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属于多因素发生、多基因遗传的疾病,病理性近视基因决定率更是高达80%。近视除了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外,还受到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视近行为会使眼球向适应看近的近视眼发展,但这种长时间视近的生活模式对人体基因的影响却是需要至少十万年级别的时间过程的。
问题二
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近视?除了电子产品以外,孩子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哪些会造成近视的发生?
此前所说的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同为不可控因素的还有夏天出生的孩子比冬天出生的孩子更易患近视;黄种人眼轴长更易患近视,白种人眼轴短更多的是远视;出生时父母年龄较大的孩子更易患近视等等……
(图1近视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高度相关)
我们对于近视的研究是从近年才开始的,没有人类长期的近视患病率的数据,但是从(图1)中对人类文明在过去一万多年中的经济表现中可以看出,文明、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生活模式、用眼模式的巨大改变(图2)。而近视在全球的患病率也是在年后剧烈增加的,可以说今天高发的近视,主要是环境因素的改变造成的。
图2环境文明时代,近距用眼强度大幅增加
原始社会时代,人类在野外奔跑、打猎,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看远的机会要比看近的机会更多,那时的人类易形成远视眼;如今进入环境文明时代,人类读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看近,可以说近视眼,是人类为了适应大量的近距离用眼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进化。
几乎所有家长都很怕孩子近视,一听到孩子眼睛不好,就第一时间命令孩子以后不许玩电脑玩手机!平时也非常注意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可是像钢琴书法绘画围棋,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要知道,孩子不光看手机、学习时才叫用眼,而是每天睡醒睁开眼睛就开始用眼了;看钢琴、围棋和电子产品都等同于看近,传统认为电子产品伤眼睛只不过电子产品额外还会延长眨眼间隔时间以及蓝光辐射,对眼睛的危害相对更大而已。
问题三
孩子发生近视后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
我们能做的有哪些?
每次假期过后,越来越多初患近视的小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近视患病率在快速增长,有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检查近15年来近视的年增长率超过60%。我们认为环境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近视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目前要做的近视防控工作,更多的是要强调近视防控的闭环系统和全方位的眼健康管理。
单纯性近视:环境>遗传
那么什么是“近视防控闭环系统”呢?
婴幼儿从3岁起进行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定期监测眼轴,筛查近视的高危人群。
易发生近视的高危人群应少吃甜食和零食,均衡营养,改善饮食习惯;对于已经发生假性近视的孩子应及时干预,避免假性近视弄假成真;近视度数超过1百度,经视觉训练后视力达不到0.8应及时配镜,眼镜应从起床开始配戴,否则模糊的视力会刺激眼轴增长,加快近视度数增长速度。
佩戴普通框架眼镜的孩子每年应控制在0.50~0.75D的合理范围内,度数增长0.5D应及时更换新度数的眼镜片。如近视增长速度无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酌情选择防控效果更好的近视防控镜片及角膜塑形镜,争取在18岁是近视度数不超过4.0D,避免近视导致眼底并发症的出现。
光照也是影响近视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周四次、每次至少2h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防止近视的发生,户外是重点,室内活动无效。室内最佳的护眼照明应才用接近太阳光光谱的光源,模拟太阳光,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可以补充户外阳光照射时间短的不足。
问题四
近视大潮下,各种针灸,按摩,理疗,不计其数,近视真的可以治疗么?
降低度数
摘掉眼镜
治愈近视
这对家长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视力康复”机构的宣传栏上写着:“治愈近视散光”,“智能降低度数”,还有“轻松摘镜”的字样,这些都是骗人的!
这些机构检查设备简陋,不具备基础眼科检查、验光设备,往往只有一个视力表,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从业者以视力代替屈光度数,家长对屈光度不了解,就会误以为视力提高了,度数就降低了。
然而,医院一查吓一跳,钱花了不少,度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近视可防不可治
事实上,近视是眼轴的拉长
就像个子长高一样没办法矮回去
是不可逆的
近视一旦发生,只能控制其不再进展不可能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