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数据: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从年到年,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大概是14%左右,这三年基本上持平,没有太大的变化。
年监测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
学业繁重、缺乏户外运动、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种种原因导致近视已经成了我国的“国病”。
学业繁重?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
缺乏户外运动?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增加了体育课的比重。
可是,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怎么避免?
《奇葩说》选手陈铭有一段话让观众既深有同感,又觉得很无奈,他说:“女儿在家玩电子产品的时候,作为父亲特别为难,科技在进步,女儿迟早要接触这些,视力也会受到影响”。
的确,这也是很多父母困扰的地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
「针对2岁及以下儿童,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孩子近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对于导致近视的原因,并没有非常确切的结论,但是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的用眼不当是主要原因。
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统计,凡是父母都是近视的家庭,子女近视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庭。父母一方有近视的,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双方没有近视的,子女近视率最低。
也许你也会说,可是我的父母不近视,为什么我会近视了呢?我还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
答案是:会。
哪怕是你后天已经做了激光手术,通过手术矫正视力,没有度数,子女近视的可能性还是会增加。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近视发病率越低,与户外活动频繁的孩子相比,户外活动时间短的孩子近视几率高2~3倍。
年6月,教育部对9个省份名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调研发现,半年近视率增加了11.7%,看屏幕的时间越多,近视的检出率越高。
看屏幕的时间
1小时
以内
1-2.5个
小时
1-2.5个
小时
1-2.5个
小时
近视检出率(上网课)
45.8%
49.3%
62.4%
76.7%
近视检出率(看视频)
50%
53%
63%
73%
除了缺乏户外活动,孩子的用眼习惯也很重要,包括环境的光线、用眼的姿势、屏幕的清晰度等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我们很难说通过禁止屏幕的使用,换成看书或者是别的游戏,就能很有效的降低近视的发生率。
作为父母,
是否应该杜绝一切电子屏幕?
我只能说,这点真的很难做到。
正如陈铭所说,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生活中已经无法避免使用这些屏幕设备了。这些电子显示屏不是近视的原罪,也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还是在于如何使用。
看屏幕导致近视率增加,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父母不应该一刀切直接禁止手机或ipad,无论看什么,控制时间更重要。
2岁以下的宝宝需要绝对避免看电子屏幕,如果一定要与亲友进行视频聊天的,父母应该尽可能的缩减时间。
学龄前儿童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也不应超过1小时。如果孩子需要看一些动画片,建议每看20分钟节目应该停下来让眼睛休息,或眺望远处缓解眼睛的疲劳。
这里其实不仅限于看屏幕,任何近距离用眼达到20分钟时都应该休息,包括看绘本、搭乐高等等。
那么,给孩子看屏幕,用什么设备不伤眼睛?
其实,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想要尽量不伤眼睛,记住一个原则:屏幕够大、画面够清晰、距离够远。
如果宝宝要看动画片,妈妈可以尽量把节目投在画面清晰的电视上或者投影仪上观看。手机屏幕太小,还是避免给孩子使用。
近视不可逆,预防才是关键
户外活动是最优最省钱的预防近视的方法。每天2小时或者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如果每周累计的时间能超过15小时,效果会更好。
户外活动并不一定是要运动起来,哪怕是带着孩子出去走走也是有好处的。有研究表明,对于已经近视的家长,每周带宝宝到户外活动10小时,也是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预防近视发生的。
其次,家长一定要有护眼意识,在孩子0-6岁期间,定期带孩子接受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孩子的视力健康是不可逆的,通过定期检查可以了解宝宝的远视储备,当发现远视储备过低,就可以及早干预,尽量避免过早发生近视。
宝宝的视力是后天慢慢发展的,年龄越小视力越容易受到损害,如果因为家长后天原因没有保护好视力,后悔都晚了。
免责声明: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代替任何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
段爷福利
文字没看够
还有短视频讲解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