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视眼发病率升高”这一类闲话咱们就不说了,总之现在近视眼患者很多,近视眼研究如火如荼,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近视眼动物模型的相关知识。
近视诱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光学离焦型近视(lens-inducedmyopia),通过给动物佩戴负透镜,使成像落在视网膜后面,经对焦生长后形成近视眼;另一种是行觉剥夺型近视(formdeprivationmyopia),通过遮盖单眼或双眼,剥夺视网膜成像引起近视。下面介绍目前主要的几种动物模型。
一.小鸡(chicken)
鸡除了活跃在餐桌上,也积极出现在近视眼研究里。小鸡近视眼模型的使用已有35年历史,欧美地区使用较多。
小鸡作为近视眼研究模型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眼球较大(8到14mm);
2.眼球生长快,平均每天可以生长μm,于是研究周期也较短,实乃科研工作者的福音;
3.对视网膜成像及聚焦的信号高度敏感;
4.调节范围大(约17D),视敏度高;
5.易于行玻璃体腔内注药;
6.温顺,便宜,易饲养。
◆◆◆◆
二.豚鼠(guineapig)
豚鼠近视模型在亚洲地区的实验室用得比较多,并且使用率正在上升。豚鼠俗称荷兰猪,是一种非常呆萌、温顺的小动物。除此之外,它们的眼球屈光发育过程与人类类似,瞳孔及眼球较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非常配合,是近视研究者的好朋友。
◆◆◆◆
三.恒河猴(rhesusmonkey)
恒河猴是与人类最为接近的实验动物,眼球构造基本一致,在小鸡中得到的发现如果能在恒河猴身上重复出来,则我们认为这个结果应该也适用于人类。但是恒河猴价格较贵,且不是所有动物房都能饲养,所以受经费和场地限制的科研工作者暂时也只能望猴兴叹了。
◆◆◆◆
四.树鼩(treeshrew)
树鼩投身于近视眼研究的历史与小鸡一样长,虽然树鼩的眼球不如小鸡大,视敏度也没有小鸡高,但它是哺乳动物,眼球生理构造与人类更接近,例如巩膜与人类一样都是一层,因此用以进行了一些重要的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不过树鼩价格较贵,饲养及操作方面都不如小鸡方便。
◆◆◆◆
当然,除了上述几种动物,还有我们人见人爱的小白鼠和狨猴。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