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袁媛主任、彭华琮院长、陈雅琼主任,联合在我国眼科领域国家级知名期刊《眼科新进展》上发表学术论文《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这一论文的发表对于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次的科研学术论文成果,归属于袁媛主任年申报的武汉市卫计委青年科研项目(编号WX18Q29)。该科研项目自年6月实施开展以来,截止到目前,由袁媛主任为首的科研团队陆续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见刊论文8篇!
在大多数国家中,23.0%~47.0%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度大于度;在我国,25.4%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度大于度。散光度超过75度,就可以引起患者视物模糊、重影、光晕、眩光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不同于常规的白内障手术,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无疑属于高难度。由于这种晶状体存在散光轴向设计,所以在眼内植入后其居中性、旋转稳定性以及在眼内最终轴位等对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均有重要影响。
袁主任在一年多时间里,对我院49例长眼轴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对治疗方案及效果做了详细的阐述,论证出:完善的术前检查+白内障手术+Toric(散光)人工晶体,能显著提高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
疫情当前,发文见刊不“停摆”
《眼科新进展》是第一批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它刊登的论文都是眼科临床一线的智慧结晶和研究成果,指导并服务于眼科医学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可以为人们的眼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此时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全国大部分工作还未正常开展,考虑到这篇论文可以为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的数据理论支持,让白内障手术+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更有科学依据,袁主任与《眼科新进展》积极沟通,配合审稿、返稿,完成录用,使得论文能在二月这个特殊的时段见刊,无疑也是为疫情后,长眼轴白内障患者有效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障!
科研服务于生活,患者是每一项成果的直接受益人。17年来,医院一直加强学科建设,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力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致力于建设综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