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哈尔滨)小明由于经常玩手机,经检查眼睛有些近视,应利用透镜矫正;手机之间利用传递信息(选填“电磁波”或“声波”).
2、(?怀化)如图,表示的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需要用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
3、(?南京)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
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 现象.
4、(?随州)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可以断定此凸透镜的焦距20cm(选填“”或“=”或“”号)。
5、(?扬州)G20杭州峰会朝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实/虚)像.
二、选择题
6、(?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7、(?伊春)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8、(?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益阳)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B.C.D.
10、(?咸宁)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11、(?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12、(?广元)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13、(?宜昌)如图所示的几个光学现象和应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
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
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D.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
14、(?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15、(?黄石)实验台上放置一块较厚的玻璃砖,如图所示.现有一束激光斜射至玻璃砖表面,请你画出玻璃砖上表面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光路图,注意用虚线标出法线.
16、(?广东)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7、(?滨州)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来源:学.科.网Z.X.X.K]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8、(?沈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自制光具座上,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的位置,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他可以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节。
(3)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时,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看到了烛焰正立的像(A’为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
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填“拉长”或“缩短”)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凹;电磁波。
眼睛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应用凹透镜来矫正;手机之间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近视眼;凹.
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图中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3.水;空气;折射.
解: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4.<.
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40cm,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物距应大于2f,即40cm>2f,则f<20cm.
5.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虚。
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是在水中呈现的倒影,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二、选择题
6、C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C错误。故选C。
7.D
解: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从水中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鱼翔浅底,故C错误;
D、凿壁偷光,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故选D.
8.A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A正确;B、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C、投影仪是应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
9.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特点可知,尺子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像与尺子关于镜面对称,故BD错误;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C错误.故选:A.
10.B
A、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A正确;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故C正确;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正确;故选B.
11.A
AD、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
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故选A.
12.C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C、光由水斜射如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正确;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
13.A
A、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
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被物体挡住,在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墙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
14.B
解:
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f<u<2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图示不照相机机的原理图.故A错误;
B、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B正确.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f<u﹣15cm<2f,则7.5cm<f<1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故选B.
三、作图题
15.解:(1)光在玻璃砖上表面发生反射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玻璃中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16、
四、实验探究题
17、(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30;不变;(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1)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
(5)玻璃板有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18.(1)放大(2)上(3)如图1所示(4)拉长[来源:学
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必须在同一直线上,蜡烛燃烧变短后,调节光屏向上调节;
(3)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如下图所示;
(4)现将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看到清晰的像,再将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此时物距相对于室外时变小,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像距变大,应该拉长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lu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