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
眼睛和眼镜: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主要有视神经、视网膜、玻璃体、晶状体、瞳孔和角膜构成.
(2)视物原理: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一样.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瞳孔、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像的特点: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人的眼睛如果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睛被称为近视眼.
(2)成像特点: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3)形成原因:近视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造成.
(4)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
3.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人的眼睛如果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样的眼睛被称为远视眼。
(2)成像特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3)形成原因:远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4)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
注意事项:区分近视镜和远视镜对光的作用: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减缓成像,增大像距;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加快成像,减小像距.
典型例题
年2月12日,台北医科大学眼科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LASIK技术)的近视矫正手术,因为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下列四幅图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D: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D正确。
易错点拨:判断是近视眼和远视眼,要看光路,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会聚在视网膜后是远视眼.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
针对练习1、如图2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13B.24C.14D.23
针对练习2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针对练习3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3.B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时,所成的像靠后了,当取下眼镜时,像选恢复原状,会向前移动也就是靠近透镜,所以应将光屏靠近透镜,应选B。
焦耳定律
1、含义:电能转化成的内能(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U2t/R
②计算总热量常用公式Q总=Q1+Q2(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4、在电路中的特点:Q1/Q2=R1/R2(串联与电阻成正比)
Q1/Q2=R2/R1(并联与电阻成反比)
5、当用电器为纯电阻时,W=Q(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特例:电动机为非纯电阻,WQ。
6、应用——电热器:
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典型例题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三个相同的烧瓶A、B、C内都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液体,其中A、B烧瓶中装的是水,C烧瓶中装的煤油,A、B、C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A、RB、RC且RA=RCRB。当闭合开关S,通电一定时间后(三个烧瓶中的液体均未达到沸腾),A、B、C瓶中温度计示数分别为tA、tB、tC。对三支温度计示数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均不计热损失,比热容C水>C煤油)()
A.tA=tB<tCB.tA=tC>tB
C.tC>tA>tBD.tA>tB>tC
解析:由图可知RA、RB、RC串联且RA=RCRB,再由Q=I2Rt可知,RA、RB、RC产生的热量关系为QA=QCQB。。由Δt=Q/Cm可知A和C瓶中,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温均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那么煤油的末温比水的末温高,即C瓶中煤油的末温比A瓶中水的末温高;同理,A和B瓶中所装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等,A瓶中水吸收的热量比B瓶中水吸收的热量多,那么A瓶中水的末温比B瓶中水的末温高。故选C
答案:C
针对练习1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笔记本电脑B.电冰箱C.电风扇D.电暖气
针对练习2超导现象是指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如果某种超导材料能应用于实际,最适合用来制作()
A.保险丝B.电炉丝C.电动机线圈D.变阻器的电阻丝
2、C解析:超导现象是指当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导体的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体适合制作输电导线和电动机线圈等.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可以实现远距离输电,也可以做电动机线圈等.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阻都不能用超导体制作.A、B、D中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当S1、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5A,则R1的电阻值为___Ω;当S1、S3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3V,则通过R1的电流_____A,电路的总电功率是____W,通电5min电路中R2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
..
=12Ω,电路的总电功率:P=UI=6V×0.25A=1.5W;通电5min电路中R2产生的热量:Q=I2R2t=(0.25A)2×12Ω×5×60s=J。
点睛:(1)当S1、S2闭合,S3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2)当S1、S3断开,S2闭合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电流,根据P=UI可求电功率;(3)根据Q=I2Rt可求5min电路中R2产生的热量。
针对练习1某物理小组设计了一个多档电热器,该电热器有两根电阻丝R1和R2。如果只将电阻丝R1接入电路中,在10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Q;如果只将电阻丝R2接入电路中,在5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Q,如果将电阻丝R1、R2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在t1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如果将电阻丝R1、R2并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在t2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设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则t1与t2之比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