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孩童年代最好的玩伴,但就是这些能启发孩子智力发育、带给孩子无穷乐趣的玩伴,给家长带来无尽的烦恼。
眼看着一个假期过去了,
孩子的眼睛越眯越小,
看黑板越来越不清晰,
还经常性地揉眼睛,
注意力不集中,
小情绪不断。
作为家长,第一反应是:失落+恐慌!
“完了,我家孩子近视了,要戴眼镜了!”
“
而此时,你忽略了一个大问题,孩子到底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
鉴于大多数家长都存在这方面的误区,本期微课堂将由王琦老师为大家带来关于假性近视的主题交流,为大家集中解答以下3大问题:什么是假性近视?怎么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如果遇到假性近视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进行处理?
关于假性近视主题讲座,我们将分为2期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在王琦老师的讲解中进一步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
年10月,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全国第一届眼屈光学术交流会议中就对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作出明确定义:根据近视在使用调节麻痹药物后屈光度的变化,可将其分为真性、假性等各类近视。
假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
真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数不变,或降低的度数<-0.50D;
真性近视附有假性成分即混合型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降低的度数≥0.50D),但仍未恢复为正视。
例子
假设现在同时接诊3个孩子,他们的屈光不正度都是-1.00D,使用阿托品散完瞳以后,第1个孩子变成了正视眼,那说明他原来是-1.00D,散完瞳以后,是正视,即假性近视;第2个孩子散瞳前是-1.00D,散完瞳以后还是-1.00D,他的屈光度没有任何改变,此时,就认为他是真性近视;第3个孩子在散瞳前是-1.00D屈光力,散完瞳后可能变成了25度的近视,那我们认为他是混合型近视,是真性近视附有假性成分。
需注意的点: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定是要在使用调节麻痹药物以后来看屈光度的变化,分辨就诊孩子是否为假性近视,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进行一个睫状肌麻痹,即我们常说的散瞳。
二.如何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是器质性改变,所谓的器质性改变是指眼睛眼轴、角膜曲率、屈光指数发生了改变。
当小孩的眼睛在这3项里面有一项或者是多项发生改变,那就表明真性近视,因为眼睛是从器质上发生了本质变化;而假性近视是功能性的改变,主要指调节功能,异常调节功能的改变并没有带来眼球本身的变化,只是它的功能存在着异常而造成了近视状态;于是使用散瞳药来进行分辨,散瞳药即睫状肌麻痹剂,主要为了抑制睫状肌功能,而睫状肌又与人眼调节功能直接相关。在人眼动用调节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而当使用睫状肌麻痹剂以后,睫状肌功能丧失,此时调节功能自然也就没有了。当除了调节功能这个影响因素外,再来观察否为真性近视,如果去除了调节因素,还是近视,那就是真近视;反之如果去除了调节因素,成为正视眼或者远视眼,那么就是假性近视。
三.为什么调节异常就会造成假性近视
最上方的图是正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看出当调节静止时,晶状体是扁平状态,无穷远处的光线进入人眼后,焦点可以落到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中间的图同样是正视眼,当它看近距离时,需要动用调节,即需要晶状体变凸,整个眼睛的屈光力增加,只有晶状体变凸,人眼屈光力增加的情况下,才会使光线焦点汇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即我们在看近时需要动用调节,让晶状体变凸,调节是双向的,当从看无限远改为看近时,需要晶状体能够马上变凸,能够立刻动用调节,这样才能够保证人眼看近能够看得清楚。而同样,当你从看近变成看远时,需要晶状体能够立刻变扁平,需要马上去放松调节,这样才能保证看远清楚。
而此时,如果你长时间处于看近状态,眼睛疲劳,突然转换看远,如果晶状体没能反应过来,或者处于痉挛状态,再从看近改为看远,晶状体没有变扁平,调节没有放松,在看远的时,眼睛屈光率依旧在增加,晶状体一直变凸,那此时焦点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会形成类似于近视眼的状态,那这一状态就是假性近视的具体成像状态,即图3所示。
具体来看,学龄儿童或青少年长期不适当读书、写字或照明不足等因素,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或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经常处于持续性收缩状态,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疲劳症状。由于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松弛,远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变凸的晶状体较强的屈折后,其焦点就不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模糊不清。医学上把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即为假性近视。
四.如何诊断假性近视图中列出了三种方法:
1.散瞳法
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视近,睫状肌痉挛麻痹而产生,14岁以下儿童,眼的调节特别强,必须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即采用散瞳方法进行验光检查。如果散瞳后视力较散瞳前有明显提高或可恢复到正常视力,说明有假性近视成份或完全是假性近视。这是唯一能够准确确定假性近视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有两个方法,即通过眼轴曲率的检查和视功能的检查,这两种方法虽然不能够直接确诊假性近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孩子有假性近视的可能。
2.眼轴角膜曲率检查
首先近视眼的成因一共有3大类,眼轴变长,曲率变陡或者屈光指数改变。
如就诊孩子的眼轴可能不长,曲率较平,屈光指数正常的,但验光检查后发现有度的近视,按正常的推理,你可能感觉没有任何原因会造成这一近视,那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假性近视。
当然,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只能作为辅助,并不能够作为绝对的判断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眼轴、角膜曲率两者之间是否匹配,以及屈光指数是否有变化来大概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存在假性近视,但不能够通过眼轴和曲率直接算出近视眼度数,这一方式不够客观,而且不够准确,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方式。
但如果就诊孩子眼轴过长或者曲率过陡,或者有屈光指数的改变,表明这可能是真近视,即需进一步进行散瞳来具体确定。
3.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也只能表明患者存在假性近视的可能,并不能够确诊这个孩子一定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因为调节功能异常而存在的一种近视状态,而视功能检查,主要检查就诊孩子调节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某些方面存在异常,同样表明可能有假性近视了。调节功能检查通常包括以下5个方面: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的检查。
五.视功能检查的具体内容NRA负相对调节主要检测患者调节放松的能力,而BCC调节反应则为检测患者调节是否准确,PRA正相对调节则主要衡量患者调节紧张的能力,调节幅度AMP则主要用来观察调节的总量,而调节灵活度Flipper则在检测患者在放松紧张调节时切换的速度。
当我们遇到存在假性近视的孩子时,他们的调节功能检查通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NRA偏低、BCC超前、单眼翻转拍正镜片难通过。其实这3项数据都在表明这名孩子的调节放松不好,容易多用调节,自然看远时就会使晶状体处于变凸状态,于是,易形成假性近视的状态。
在视功能检查完成后,如果发现视功能检查数据符合以上3条,也就在表明这名孩子很有可能是假性近视,则暂时不需做真性近视处理。
在上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只能作为辅助,并不能够作为绝对的判断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眼轴、角膜曲率两者之间是否匹配,以及屈光指数是否有变化来大概判断患者是否为假性近视。此项视功能检查同样如此,能够给验光师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
具体实例:
来访者是一名有度近视的小孩,在小瞳状态下是度近视,首先需检查这名小孩的眼轴、曲率、屈光指数,如果发现这3项都在这名小孩年龄的正常范围内,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变化,然后检查得出其调节功能检查的数据NRA偏低、BCC超前、单眼翻转正镜难通过,那这些数据其实都表明这个孩子的度近视很有可能就是假性近视,在此基础上,验光师再为这名孩子进行散瞳,观察散瞳后的屈光度和小瞳状态下的屈光度差别如何,再来确定其是真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果这个孩子是真性近视,验光师需嘱咐孩子第二天复光后再验一次光,然后再帮其开处方。
总结:
在传统验光中,如果你想要得到这位患者小瞳状态和扩瞳状态下的屈光度,那就需要患者连续2天来进行检查。在第1天,检查扩瞳状态下大瞳孔的屈光不正度,在第2天复光以后检查小瞳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现在这两个屈光不正度,可以在一天同时得到,因为你在散瞳前给顾客验了一次光,那这次的验光结果就相当于我们小瞳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而散瞳完以后再验光,就是在扩瞳状态下大瞳孔的屈光不正度,而现在在一天内能够得到这两个处方,当天就可以为患者出具配镜处方并指导患者配镜了。
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判断假性近视的方法,当判断出这位患者确实是假性近视后,需要对它进行干预和处理,而不能放之不管。之所以要进行干预和处理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避免再次形成假性近视;二是为了预防它形成真性近视,所以需要给患者做出适当的一些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大概有3大类:暂不配镜、指导患者合理用眼,配合视觉训练。
六.针对实例来分析如何对患者进行干预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这名13岁男孩,家长主诉孩子平时眨眼比较频繁,孩子则主诉在看书久了以后,感觉眼睛会很累。
首先,验光师需检查其远用的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7,远视力稍微有些差。
他的电脑验光单检查结果为:右眼:度近视,50度散光;左眼:度近视,25度散光。
接着在没有散瞳的状态下,即小瞳状态进行屈光检查,检查以后右眼:度近视,矫正视力1.0;左眼:度近视,矫正视力1.0。
结合前面的验光数据,我们认为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近视眼了,接着再来运用辅助方法查看,首先对眼轴和曲率进行检查,检查完眼轴后,左眼和右眼大概都是24.6mm左右,而两个眼睛角膜曲率较小的方向大约都是40.4左右,与正常的眼轴长度相比,他的眼轴会略长1mm,一般我们会有这样的判断,眼轴长1mm,大约是度左右的近视。而正常曲率是43.05D,那他的曲率跟正常值相比,又低了3个D左右。
此时,我们来看眼轴和曲率的匹配程度,如果单看眼轴数据,很可能认为他是度左右的轴性近视,那如果再配合曲率来看,会发现他的曲率比正常人眼又低了3个D左右,如果这样匹配来看的话,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正视眼,或者说有很小的近视或者很小的远视。我们需要明确,眼轴和曲率的检查结果也只是辅助手段,帮验光师大概判断他近视的可能性。
通过这两项检查,我们发现不太容易找到这个男患者近视的原因,它很有可能是假性近视,那再来看他的视功能检查结果:Worth显示是4个点,这个是正常数值,远眼位视正也是正常。近眼位是3个棱镜度的外隐斜,同样是在正常值的范围内。
AC/A:2.5?/D,稍稍有点偏低,但不太明显;
NRA:+1.00D,明显低于我们的正常值;
BCC:0D,调节反应超前;
PRA:-4.00D,正常值域;
Flipper:OD:0cpm(+)OS:0cpm(+)单眼双眼都是零个周期,并且都是正镜难通过;
NPC:集合近点10cm,稍微有点远移;
图中红色的标志为异常数据,可看出,存在明显异常的就是NRA、BCC和Flipper这3项数值。3项数据异常表明他单眼的放松能力比较差。这3项检查数据完全符合我们之前讲到的假性近视的判断依据,所以通过这3项数据也可以再一次提醒我们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假性近视。
对于这一案例,相信各位验光师和家长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成都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