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治疗进展

0引言

近视是眼部疾患最常见的一种,它一旦发生,无有效的方法使之逆转。

当出现近视性黄斑病变、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青光眼等病理性近视所致的严重眼部并发症时,会导致近视患者发生潜在性致盲。

因此,针对近视好发人群儿童青少年,如何早期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延缓近视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控制近视的形成因素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通过近视的治疗措施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从而降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为此,本研究从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报道。

1近视的发生机制

眼轴长度的变化和角膜屈光力的改变两因素可引起近视的发生。

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是角膜屈光力,角膜屈光力仅在极个别病例中可能与近视发生有关,真正导致近视发生的原因是眼轴长度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人类刚出生时多处于远视状态,其眼轴长平均16.0mm,出生后眼轴增长最迅猛的时期为生后第1a,平均增长2.5~3.5mm,随着眼球的生长发育,5~6岁时眼球的大小已接近成人。如果向正视化发展,眼轴的变化量很小,通常不超过1mm,正视眼眼轴一般为23.5或24.0mm。但如果向近视化发展,至青春期阶段,眼球又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一般认为,近视度数和眼轴以3∶1的趋势增长。可见眼轴长度的变化在近视度数增长上起主导作用。

目前,关于近视眼的发病原因很多学者提出各种假说和推理。大部分学者认为近视与遗传、性别、年龄、种族、身高、地域、近距离用眼、出生季节、户外活动等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

2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

2.1遗传因素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国内外研究显示,父母中一方或父母双方近视者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易感性和特异性都比其他人群高。

Kaur等研究者报道,马来西亚40组家庭中,父母双方若都是近视眼,其子女近视患病率高达91%,父母中若有一人为近视眼,其子女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为50%,若父母双眼都是正视眼,其子女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仅有24.5%。

Xiang等选取广州市名12~15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研究发现子女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与其父母的近视情况密切相关,而且父母中有屈光度-6.00D时,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当前正处于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jszl/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