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基本常识》
我国是近视眼的高发地区,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向低龄化、高度数发展的趋势。而且,升学压力、与生活现代化相关的环境因素如电子产品普及等,还将对近视眼患病率产生持续影响。中小学生视力下降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已成为广大群众所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
视力是眼睛感知我们生存环境能力的表征,视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能否把我们生存环境,产生的漫反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其次,视网膜能否准确地把接受到的漫反射光线,转换成可识别的生理机能信号;还有,眼睛神经元生理机能、大脑判读机能等健全与否。不能简单地仅以视力的多少就判断出屈光度的大小。
近视的日常表现:近视的人看近处事物,尚能感知轮廓与结构层次清晰;看较远的事物,犹如表面蒙一层薄雾,轮廓模糊、结构层次感知力有不同程度丧失。
在《小儿近视——百科》里,我们能从1)近视分类、2)发病原因、3)发病机制、4)病理生理、5)临床表现、6)诊断鉴别、7)疾病治疗、8)疾病预后、9)预防护理共九个方面了解到关于小儿近视的科普知识。
在这里主要探索用眼习惯和过度用眼(包括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从而针对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制定防控措施
(一)用眼习惯:近视的发生与生活中的用眼习惯(主动因素)和近距离工作的用眼习惯(被动因素)有关。
其一、远离近视,要从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入手;生活中的用眼习惯可以在后天模仿获得的。在生活环境中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受家庭成员和校园生活中交际频繁的近视人群的影响。孩子在潜意识中效颦,是产生一定影响的原因。但是我们并不可能做到“孟母择邻”。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到,形成锁眉内聚、下视等潜意识动作的习惯,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其二、要远离近视,要从改善近距离学习的习惯(锁眉)入手。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近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
总之,二者都能形成锁眉内聚、下视等潜意识动作习惯。从而初期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长时间的锁眉内聚、下视,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球的前后轴就会渐渐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当然眼球结构装置发生形变导致的近视,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这种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配戴眼镜)或接受眼科手术。
(二)过度用眼:致使近视形成的机制可以理解为:儿童青少年眼球的调节力极强(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在7~10cm时仍能看清),如果眼肌持续疲劳、视网膜视觉细胞趋向性与顺应性变化,导致眼球结构装置的调节力下降和视网膜视觉细胞机能异常。随着时间的增加,眼球结构装置发生日渐性形变——眼轴日渐性增长;视网膜视觉细胞机能异常日渐性加重——衡量近视的度数自然加深;眼睛神经元生理机能、大脑判读机能也随之日渐性出现异常。
使用电子产品因素:电子产品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电子产品的应用促进社会快速的发展。孩子们生存在这个幸福时代,面对大量的电子产品,怎样保护孩子们的眼睛。使孩子与电子产品隔离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在关于很多防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科普知识可以总结为:1、培养轻松自然的阅读习惯与周边觉知的能力;2、阅读中经常看远的习惯;3、来自书桌左上方的良好照明;4、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等。
关于近视的防范与治疗,我们的方法简洁、容易掌握,必要时借助外用药物来迅速舒缓眼肌和与之相关的面部肌肉是我们下一期探索的话题。对目前推广的防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科普知识,应该是很好的补充。
总结:关于我们自身总结的近视防范方法,是根据我国道家传承的养生方法——《吐纳法》为基础,结合现代的生理学、解剖学,遵循呼吸运动的规律推出的预防保健方法。吐纳法从运动的角度讲,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进行腹式呼吸。我们可以在《吐纳法——百科》里,较全面的了解吐纳法。第三期将根据我们自身的体会,分析探索吐纳法与现代的生理学、解剖学存在的内在联系。敬请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