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请问老师,遇到一些近视长期不戴眼镜的患者,戴足镜表现头晕等不适,视力只有0.8甚至0.6,是因为调节不足吗?“长期不戴镜,戴足镜头晕,视力不好”需要了解是看远还是看近?如果是看远视力不好,是因为长期视网膜没有清晰成像,导致分辨能力下降,一般戴镜几周后可自行好转,不需额外干预。如果是看近视物不清,或看近视疲劳,大多是因为近视长期不戴镜看近少用调节,可能有调节不足,需要进行视功能检查即可确定,如果是调节不足,可先戴镜适用,有些人也能自行缓解,如果一个月复查还是调节不足,或想立即解决看近不清的问题,可以选择视觉训练或者看近给Add。QA2老师你好,在老视验光中,bcc用正负50度交叉圆柱镜测初步add,到了nra和pra的时候,还需要在打开用正负50度交叉圆柱测么?还是说直接打开视镜看?
QA3
老师请问快散和慢散的区别是什么,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有的慢散3天有的7天,有什么区别吗?请老师详细的解答一下散瞳的知识吧
验光中散瞳一般是指麻痹睫状肌,为了是放松调节,使验光结果准确。而麻痹睫状肌的一个副作用是瞳孔散大,所以工作中把麻痹睫状肌称为“散瞳”。快散指用药效快,恢复时间短的散瞳药进行散瞳,慢散则是用药效作用慢,恢复时间长的药物。
阿托品阻断M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阿托品是直接作用于睫状肌,所以放松调节的效果最好。
快散药以美多丽为代表,它是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1ml含托吡卡胺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各5mg。托吡卡胺为托品酸的合成衍生物,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作用类似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药,具有散瞳作用。此药散瞳效果可以,但麻痹睫状肌效果不如阿托品,临床上也用来散瞳检查眼底。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作用效果介于阿托品和美多丽之间。
QA4
棱镜串检查出的斜量是单眼的斜量吗?这个是要左右眼分别记录结果,对吗?首先,在测量工具上,无论是棱镜串、棱镜块还是综合验光仪上的旋转棱镜、或是同视机,都只是测量眼位的工具,功能都是一样的。但一般我们会用综合验光仪来测量隐斜视,同视机则更多的用于测量显斜视,棱镜串、棱镜块则在两种情况下都有很多应用。第二,只检查单眼,还是两眼都要检查记录,则根据被检者的斜视情况来选择。我们在门店遇到更多的还是隐斜视的患者,隐斜视的检查都是只查一眼,测得的量是两眼共同的量值。而显斜视的检查是否要分别测量记录两只眼,则要看患者是共同性斜视还是非共同性斜视。三棱镜检查一般不会单独使用,会配合角膜映光法或遮盖试验一起使用。下面,以其中一种检查方法为例,为大家介绍两种情况的测量和记录方式。使用角膜映光法配合三棱镜检查斜位量,将笔灯作为注视目标,放在被检者眼前33cm的地方,令被检者注视笔灯,我们来观察被检者角膜映光点的位置。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心偏颞侧,为内斜,加基地向外的棱镜;反之则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对于共同性斜视,棱镜可以加在“偏斜眼”前,直至角膜映光点回到中央的位置,所加三棱镜的大小即为斜视偏斜度。同样的,棱镜也可以加在“注视眼”前,但仍然观察“偏斜眼”的角膜映光变化,会发现随着增加棱镜,角膜映光点的位置也在变化,加棱镜直至角膜映光点的位置回到角膜中央,所加棱镜量即为眼位偏斜量。这是因为,根据Hering法则,两眼运动时所受到的神经冲动强度相等,大小相同。因此,即便是将棱镜加在“注视眼”前,偏斜眼也有同样会接收到等量的神经冲动,并发生转动。而对于“非共同性斜视”,其“健眼注视,斜视眼的斜视角”与“斜视眼注视,健眼的斜视角”就并不相同,我们需要分别测量并记录。QA5
"负相对调节,<+1.50度,是近视过矫,还是>+2.50度,是近视过矫正,有点没整清楚"
在负相对调节(NRA)的检查中,如果检查结果>+2.50D可能存在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的问题。NRA检查的是患者调节放松的能力,检查过程中在眼前逐步加正镜片只有不断放松调节才能保持视标始终清晰。在注视40cm时需要使用到2.50D的调节,因此在加2.50D的正镜片后应该完全放松调节,晶体属于扁平状态,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正镜患者再无调节可放松就会报告视标变模糊。如果在患者眼前所加正镜超过2.50D患者依旧能看清视标,则意味着检查前的调节使用量超过2.50D。近距离视标和负镜片均可刺激调节产生,40cm的近距离已经刺激2.50D调节,那么调节使用超过2.50D的部分则是由于负镜刺激产生的,由此判断可能存在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
QA6
为什么BCC正常值是+0.25~+0.75,这样不是调节反应小羽调节刺激量吗?那么BCC=0的时候,调节反应等于调节刺激量,是正常呢还是超前?
首先调节反应是指调节反应与调节刺激之间的差异量,也就是当我们去注视近距离目标时,目标物所在的距离会给眼睛一个刺激,这是我们看清物体所需要付出的调节量,即调节刺激,然而每个人在接受相同刺激后,真实所做出的调节量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做出与刺激量相同的调节量,有的人会做出比刺激量小的调节量,而有的人则会超过调节刺激量,因此这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调节反应情况,即调节反应正常,调节反应滞后和调节反应超前。如下表:
理论上来说,当然是正常的调节反应最好,也就是说接受了多少刺激就做出了相应的调节量,然而在制定正常值时,并不是单纯依靠理论的,而是通过对大量的人群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没有视觉症状的人群中,调节反应的平均值在+0.25~+0.75之间,而超出这个范围的人则会出现相关的视觉症状,因此将BCC的正常值定义为+0.25~+0.75。如果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个现象的话,也可以理解,当调节反应正常时(BCC=0),通过调节可以获得清晰的影像,但人的眼睛其实是比较懒的,TA希望能够在尽量少付出调节的状态下获得同样的清晰度,这就是为什么BCC正常值会在+0.25~+0.75之间,即少使用0.25~0.75D同样获得清晰的影像。
QA7
NRA的正常范围为什么是+1.50-+2.50呢?我们把视标放在40厘米处,产生了2.50的调节,为什么放松1.50-2.50的调节都是正常的?
NRA被称作负相对性集合,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能够放松的调节。其检查过程是在患者注视40cm视标的状态下,不断在双眼前加正球镜直至第一次出现模糊为止。
在眼前增加正球镜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已使用的调节,由于患者注视距离为40cm,因此理论上应该已使用2.50D调节,NRA也就应该为2.50D,为什么NRA的正常值却是+1.50~2.50D呢?首先,NRA正常值的确定是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测试后得出的不会引起视觉症状的平均值结果,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有调节滞后现象的存在,当患者注视40cm时会使用少于2.50D的调节,自然,NRA的结果也会小于2.50D。
QA8
老师请问光刷后像红闪这些适合近视性弱视增视吗?我听别人说近视的不能用这些刺激,对于近视弱视的顾客要做哪些帮他们提高视力呢,特别是重度弱视的,谢谢
光刷、后像、红闪,确实不适合于近视性弱视的人群,因为这些工具都有增视的作用,而使用在近视患者身上,会加快近视的增长,因此不适合。
对于近视性弱视的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近视患者虽然在注视远方时无法获得清晰的影像,但在近距离却可以,而且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又是以看近为主的,因此不会造成弱视。
当然,对于一些高度近视(-6.00D),有些人认为也可能会存在弱视的可能性,不过在进行诊断前,一定首先要排除眼病,以免误诊为弱视,耽误疾病的治疗。特别是高度近视,眼轴的增长会导致眼底的病变几率提升。
明确弱视诊断后,在处理时首先要进行屈光矫正,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除框架镜外,还应考虑RGP等,使患者尽可能获得更好的视力。其次,可以进行调节训练,如果没有黄斑病变视力都可以有所提高。
QA9
眼科消毒规范仅供参考:1、疫情期间我中心公共区域的空气和地面进行喷洒消毒;2、保洁员每日早、中、晚3次定时对诊室、检查室、验光室、训练室等区域进行喷洒和擦拭消毒;3、检查仪器和训练仪器做到每使用一次必须进行消毒;4、指导医务人员根据级别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对密切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配备医用防护口罩,发放手消毒用品,做好手部消毒;其它医务人员全员佩戴外科口罩上岗,增加流水洗手次数,做好手卫生防护工作;5、采用预约就诊,每个时段限制两名患者就医;6、对来访人员,做到扫码及测温工作。QA10
(问题来自知乎平台)
真性近视能否通过训练调节眼轴的肌肉得到缓解?
真性近视是无法消除的,但可以加以控制。目前防控近视的方法有:角膜塑形镜、渐变多焦点、双光镜、双光棱镜、周边离焦框架镜、多点近视离焦镜,软性多焦隐形眼镜、低浓度阿托品。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习惯用知乎的小伙伴也可以在知乎上搜索“天津万里路视光培训学校”,向我们提问)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点击了解近期课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