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集视觉训练是如何起到近视防控作用

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老师,一个30岁顾客学驾校来配镜之前从来没戴过,右眼-3.75(1.2)左眼-2.75/-1.50(1.2)试戴非常难受、晕,根据实际情况驾校只需要单眼0.8就能过,所以处方给予欠娇处理。现在我有几个问题希望老师帮忙解答1.试镜时,顾客看手机屏幕变凸,有没有变凹的可能,凹凸原因一样吗?屏幕变凸是不是只跟近视度数有关跟散光无关?只降近视度数就能缓解症状吗?屏幕字体变形是不是只跟散光有关跟近视无关?只降散光就能缓解症状吗?

变凸、变凹均有可能,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镜片本身存在畸变,也可能是由于调节和集合需求的改变。但一般这种轻微的变凸或变凹,经过几天的适应会消失。并且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以前没有带过眼镜的顾客身上,或者是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交替使用时出现。

2.试镜时,顾客看远看近都难受和只看近难受时原因有区别吗?处理方式分别是什么?

远近都出现不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单纯的不适应、屈光矫正有误、眼位或融像问题等;仅仅近距离不舒服,一般会考虑调节、集合功能异常。无论是哪种情况,建议的处理方法:检查验光结果是否有误;给予1-2周适应时间;做视功能检查,若视功能检查结果有异常,可适当配合视觉训练。

3.综合验光仪先测出MPMVA然后在试镜时发生不适进行欠娇处理相当于又进行了一次插片验光,所用时间又长,顾客也难受,反而让顾客觉得验光师技术不行,对验光师失去信任。介于案例这种情况,能不能在综合验光仪上就不测到MPMVA,在右眼测到-3.25(0.8)就停止,左眼测出最佳散光后就马上进行等效换算然后降度到0.8例如左眼-2.75/-1.50(1.2)换算-3.00/-1.00(1.0)再降到-2.75/-1.00(0.8),左右眼基于0.8进行双眼平衡,这样个性化的验光测的也快,试戴也没有不适。不知道这样做可以吗?验光步骤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才合适?1、试镜不适不应当直接给予欠矫处理,综合验光仪MPMVA后插片时,由于镜眼距的改变,会发生球镜度数的调整,这是正常的,再次比较红绿测试、检查最佳视力即可,不必完全重新验光。2、若确定戴镜不适是散光度数高造成的,是否欠矫也要看年龄。青少年不建议欠矫,中老年可酌情欠矫。所以问题中所述验光过程中直接进行散光的等效球镜换算,还是不合适的。3、建议步骤:正常完成综合验光仪MPMVA以及双眼平衡,然后按此度数插片,双眼同时调整球镜,达到MPMVA。QA21.老师好,请问青少年眼睛情况在一只眼小度数远视(+0.50:-0.75×.0视力)但是如果将远视去掉也可以达到1.0视力。另一只眼近视(-1.00:-1.00×.0视力)在这种情况下配镜时,那远视度数是应该加还是不该加?如何配镜呢?需要不需要考虑远视眼的等效球镜的性质?

若想要远视降度数,需要考虑等效球镜的性质,减度数后不能变为近视,并且也要考虑双眼调节的平衡,因此这个案例不建议减度数。

2.屈光参差眼是不是将高度数眼的度数给足,或者双眼同时足矫基础上让高度数眼视力略高于低度数眼有利于控制高度数眼增长,从而缩小双眼的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建议在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全部矫正,或使用隐形眼镜矫正。老年人难以适应者可以对高度数眼酌情低矫。QA3反转拍检查要求:是顾客自己翻转测量还是工作人员帮助测量最好是自己翻转。年龄较小不能配合者需要帮助,能配合的顾客自己翻转。注意翻转拍要紧贴于眼镜或眼睛,不要产生过大镜眼距;同时注意视标是否读正确,以及正负两面通过速度。QA4双眼能控制正位但不持久,也算是间歇性斜视吗?可是,患者遮盖去遮盖检查,眼睛有移动,不是应该算是显斜吗?有点迷茫了

如果患者眼位还是可以控制一段时间,是可以认为是间歇性斜视的。当你做遮盖实验的次数做的较多,或是此时此刻融像功能无法代偿眼位的时候,会出现眼睛移动的现象。

老师好,请问停戴角塑多久后可以重新配框架眼镜,是根据什么判定?还是说停戴20天左右就可以了?还有第一副角塑到期换第二副也是等角膜恢复后再重新验光配镜吗?怎么就判定角膜恢复了没有?一位患者,戴了6年角塑,期间更换过3次,现在想配框架,已停戴20天,现在验光右眼-4.00左眼-4.25,但患者说之前戴的眼镜是-4.75和-5.25,,这种情况有这种可能吗?是度数降了?还是角膜还没恢复到原来形态?期待老师回复。如停戴角膜塑形镜,转框架眼镜,通常至少要求患者停戴1个月以上,希望角膜完全恢复,但是临床中会发现有的患者即使停戴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角膜也无法恢复到最初的状态,所以配框架的时间点应该是角膜的形态不再发生变化,稳定下来以后可以验配,可以利用角膜地形图的对比确定。QA5(标题问题)老师,一直有个疑问,视觉训练是如何起到近视防控作用的?视觉训具体的意义是什么?根据现有的研究,远视性离焦和近视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正常调节功能的患者来讲,当视网膜上产生了远视性离焦后,通过调节可以减小离焦量,从而避免近视的快速增长,但对于调节不足的患者,由于其调节幅度的下降,会导致在视近时出现明显的调节滞后,而这也会使得视网膜上的远视性离焦无法得到更有效的代偿,从而引起近视的发生。视觉训练其目的就是通过视觉训练改善患者的调节功能,纠正调节滞后,从而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因此,视觉训练并不是对全部患者都有效的一种近视控制手段,更主要的是针对伴随调节不足的患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对于近视的成因尚不明确,因此没有任何一项近视防控的手段是可以%有效的,儿童在使用近视防控产品的同时,一定要有正确的用眼习惯。QA6病程较长,期待解答案例一:不明确要问什么问题?案例二:对于案例二中的儿童,由于其戴旧镜的矫正视力只有0.8,而睫状肌麻痹后可以达到1.2的视力,显然应该换镜。后续提到的假设问题,通常屈光度发生0.50D改变时,即使视力没有变化,也是建议配镜的,原因有二:因为在近视的相关研究中已经得到相关的结论:近视欠矫比足矫状态下近视增长更快;当屈光度未得到合理矫正时,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当患者自身的视功能存在异常时,更是如此。因此,在配镜时不能够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ingx.com/jszl/8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