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绪初年的北方特大干旱即将结束之际,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出现狼群大聚集与异常活动,并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狼灾事件。狼的数量众多和狼群活动的地域显示狼群主要从陕西和山西以北的草原区迁来。狼群迁移的原因是大旱导致草原地区食物短缺,狼群在陕晋大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在大旱期间出现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旱灾期间,狼群吃掉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减缓了瘟疫流行,加快了生态恢复的速度。狼群大聚集给人们的生命、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生态恢复和捕杀狼的行为导致狼群异常活动消失。
关于“丁戊奇荒”,①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过研究。上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博尔(PaulRichardBohr)对传教士李提摩太在灾荒期间前往山西和山东的救灾行为以及他的救荒思想进行了阐述。[1]80年代,香港学者何汉威对北方五省此次大旱的受灾程度、赈济措施进行了研究。[2]台湾学者陈存恭对晚清至民国山西的灾荒作了细致的研究。[3]这几位学者主要从赈灾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年,美国学者艾志瑞(KathrynEdgerton-Tarpley)把“丁戊奇荒”同爱尔兰的“土豆饥荒”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中西之间的灾荒及深层次的文化与道德差异。[4]众多大陆学者则从年代开始对此次大灾进行研究。满志敏、郭春梅等学者对此次大旱以及严重灾情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5]赵矢元、郝平则对此次大灾的特点进行了总结。[6]在赈灾方面,夏明方、李文海等人对官赈、义赈以及西方传教士的赈济这几类赈灾形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7]总体来看,多数学者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