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得了近视眼,老了该老花还是老花,甚至还会变成近视加老花。
到时候,就不是一副眼镜能解决的,你可能需要两幅眼镜交替着戴。像下面这样……
不过,这种误解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
从症状和矫正原理的角度来看,近视矫正时佩戴的为凹透镜,而老花眼戴的则是凸透镜。
这也是大众容易将这两者联系,并认为“得了近视,再得个老花就能互相抵消”的源头之一。
但矫正原理相似,并不代表近视和老化的形成机制就完全一样。
我们之所以得近视,多数在于眼轴过长,又或是角膜和晶状体状态发生了变化,使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而利用凹透镜则能使成象往后移至视网膜上,使成像清晰,以此来矫正近视。
近视眼与矫正示意图
但老花的形成机制,则与近视完全不同。
老花眼的正式学名叫“视敏度功能衰退症”。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由于人眼的调节功能下降而导致。
如果用照相机来比喻眼睛,巩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机身;瞳孔为光圈;视网膜则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底片,而角膜和晶状体则相当于一组镜头,而睫状肌就像是调焦器,作用是调节焦距,它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率,让我们对远处和近处事物对焦。
睫状肌控制晶状体示意图
看远景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但看近物时,睫状肌则刚好相反,呈收缩状态。然而,随着年龄增大,晶状体会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也会逐渐减低。于是,由远景至近景,成像便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导致成像不清晰。
老花眼看近景成像在视网膜后
老花就相当于看近景的“变焦镜头”出现了故障,变成了“定焦镜头”。
陷入“远景清晰可辨,近处却昏花一片”的窘境。
大约在40~50岁开始,人眼就会出现“老花”。一般会以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通常老花最多为~度。
那么问题来了,老花眼可以和近视抵消吗?
能是能,但可能和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而实际上相互抵消的,也只有“看近”的一部分,还非常有限。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小明本身患有近视度。一般来说,45岁时小明老花度数就会上升至度。此时,这度老花就可以与原本就有的度近视刚好抵消。这也意味着,而小明的老花症状会在45岁之后才出现,也即老花延后。
然而,小明本身就患有近视,若他想看清远景物他就还是得佩戴近视眼镜。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花延后不代表不来。随着年龄增长,小明会连那一点非常有限的抵消也会失效,最终迎来近视+老化。
模拟老花眼佩戴老花镜前后视力对比,远近总是不可兼得
所以说,轻度近视只能延缓老花的出现,但老花却永远无法解决近视看不清远处的问题。此外,老花可不是只有看阅读模糊这一个症状,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生头痛等都会找上门来。
还有很多人却直接把老花和远视错误地划上等号。
从形成机制来看,远视眼和近视眼都属于屈光异常,而这与老花眼的调节能力下降,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这也是为什么近视和远视都需要一直戴着眼镜,而老花眼只在看近景时需要戴老花镜。
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