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法班主任陈秋泓: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深圳的近视手法体验沙龙上。他的右手搭在弟弟的左肩上,两人一前一后,缓步走了进来——是的,他是个盲人。
眼窝深陷,看得出来,他眼睛出问题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唉,已经这样了……体验了也没啥用。”我暗想。
那是一个小型沙龙,十几个人围在按摩床边,边观摩、边体验、边提问……刚刚结束了两天半的课程,我已经精疲力竭,手法做的很潦草,问题也答的很敷衍。
他却很认真,问了很多关于眼疾、关于手法、关于中医、关于法脉……终于轮到他体验了,他的感觉异乎寻常地敏锐,不放过所有细节,很聪明。
体验完,他惊喜地说:“感觉干涩已久的眼睛像被泉水滋润了,肿胀紧绷的感觉也消失了,很久没有这么舒服的感觉。”
他又急切地问,未来是否能从事近视治疗等等……他的声音和神色里充满了希望。
周围的空气里隐约传来质疑的声音:“自己眼睛都不好,还能帮别人治眼睛吗?”我也有疑问:你是真心想学吗?你能坚持吗?遇到困难能不放弃吗?……
一个多月后,他出现在了广州近视手法班的课堂上。我很意外,刮目相看。
课件内容看不见,他用耳朵听;老师演示手法,所有同学都伸长了脖子看,生怕漏掉一点点,而他只能默默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那一刻,我才更加深切地理解到:视障人群克服的困难,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近视手法之路是一条艰辛的路,而他要面对的比普通人更难。他行吗?
三个月后,他给我发来了第一份作业:他亲手完成的案例——十岁的四年级小朋友,仅用10次手法,右眼0.3恢复到1.0。
这给我了一个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