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好读书之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眼睛近视,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发达,治疗近视的手段有很多,那么古代如果近视了,怎么办?
让我们一起看下上面这幅图。这是明永历年间仇英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详细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城内市民生活的情景。这幅图有什么奇妙处呢?仔细看看……再仔细看看右下角,“兑换金珠”招牌下的那个老大爷戴了个什么东西?
对,眼镜!
这说明,眼镜在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所以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近视了,根本不用怕,配副眼镜就可以了。当然,价格可能会比较贵,一般老百姓可能买不起。那怎么办?估计,一般老百姓读不起书也不会近视!
在说古代人近视问题上,我们首先得弄明白,就是古代人近视眼的少。一是因为读书识字的人少,文盲率高;二来古人读书大多使用自然光源,晚上点灯熬油读书的人不多;三就是古人写字用毛笔,眼、笔、字的距离很健康,而且每个字都是固定大小。不像现在,我们每天盯电脑、看手机,屏幕离眼睛越来越近,字却越来越模糊……
再说回古代,古代不也有那些“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人吗?他们近视了怎么办?那时候,在中医里管“近视”这毛病叫“能近祛远”症。简而言之,这是病,得治!治疗方法不外乎吃中药、外出游玩、针灸……能不能治好就不知道了,但现在想想,至少外出游玩在现代也算是缓解眼疲劳的良方。
其实比起“近视”,在古代更严重的是老花眼,因为这个几乎人人都会得,但却没有根本疗法。直到南宋时期,才有了水晶镜片了,这是一种用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等制成的凸透镜,也是最早的“眼镜”了,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水晶镜片来看清书本。但更方便的眼镜,是一直到明朝才出现的。
所以看来,虽然盛唐繁华,但那时候应该是没有眼镜了而我们现在再在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这些地方看到安歇唐朝诗人的雕塑,想到可能他们可能一个个根本都看不清书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