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目前中国家长和学校关于控制孩子近视的做法大部分是无效的、不科学的——即使有效,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上纠缠,但因此却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加剧了孩子的近视。
我的女儿小丸子刚满十岁,几个月前我发现她看电视的时候眯缝着眼,于是非常善意地跟她说:丸宝,是不是近视了?要不要去检查一下,赶紧把眼镜戴上。
我之所以这么“主动”地邀请孩子去配眼镜,是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童年。
我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是元,而我配了一副眼镜用了25元巨款,当时他们给我奶奶每个月的生活费是20元——配了眼镜的当天晚上,我母亲勃然大怒,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她恨我不好好听话保护好眼睛,变成一个有病的、不健康的人,还打乱了她的财务计划。当天晚上我一句话没有说,眼泪刷刷直往下流,我早知道会有这暴风骤雨的一天,为了拖延这一天的到来,我模模糊糊地看黑板已经快一年了。
当我看见丸子显然是近视的时候,我生怕她因为怕花钱而不去配眼镜。可是,丸子对我的善意提议却非常生气,她高声大喊:“妈妈,人家只是做个眯眼睛的动作,人家根本没有近视!”(你们有没有发现,孩子越心虚的时候,声音越高?)
跟她一样“讳疾忌医”的,还有她最好的朋友果果,她爸爸跟我说:果果显然也近视了,但就是不承认,也拒绝去验光配镜。
几个星期后,果果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突破了防线,去配了眼镜。一天晚上,我在外地出差,丸子给我电话,长篇大论了一通之后,小声地跟我说:“妈妈,我今天戴了一下果果的眼镜,感觉挺好的。”
我出差回来马上就带她去配了眼镜,她近视得不厉害,一只眼睛度,一只度,她回家就让爸爸给她又放了一次她喜欢的电影《玛蒂尔达》。
看电影的时候,她倚在我怀里,贴着我的耳朵,软软糯糯地说:“妈妈,戴上眼镜世界清晰了很多很多哇。”我微笑着看看她,知道她是在拐着弯儿跟我道歉和致谢。
刚刚结束的童书妈妈家庭营,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发现有一半孩子都眯缝着眼吃力地看板书,他们都没有戴眼镜。有些孩子实在看不清板书,又对课程感兴趣,索性站到白板前来上课。
挤到白板前来的其中一个孩子是我哥哥的儿子沛沛,夏令营结束回到北京,我说带他去配眼镜,他也说他没有近视,就是有,也最多只有一只眼睛近视,而且只有50度。
丸子给哥哥做了思想工作后,哥哥答应去了,结果非常意外——一只眼睛度,另外一只度,还带50度散光。我把这个情况说给眼视光博士吉平听的时候,她说,孩子这样情况不戴眼镜会很吃力很难受,验光师也说“妹妹上课看电视戴眼镜,平时生活可以不戴,哥哥什么时候都得戴了”。
有意思的是,孩子的妈妈,也就是我嫂子对此非常惊讶,说:“从来没有听孩子说过看不清啊!”
孩子们为什么会宁肯眼睛吃力模模糊糊,也不愿意告诉家长老师自己近视了呢?是什么“难言之隐”能够让孩子们忍受几个月乃至几年呢?
我因此采访了几个营地的小朋友,孩子们告诉我,他们“讳疾忌医”的原因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近视了;觉得戴眼镜难看,不方便;担心被父母和老师批评。最后一个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们纷纷对此吐槽:
“我妈要是知道我近视肯定不让我玩游戏了!”
“我们老师说一个戴眼镜的同学:成绩不好还这么小就戴眼镜!”
“我一看书着迷我奶奶就过来说要注意眼睛,这一戴眼镜,她又可以唠叨大半年了”
“我们老师每天都盯着我们戴‘爱眼丝带’,如果不带就会小组扣分,就会迎来小朋友责备的目光”
“我们老师天天都提醒坐姿坐姿!如果戴眼镜了马上就成了反面典型!”
……
通过孩子们的吐槽,再跟营地的家长了解情况,我发现,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对近视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并不比几十年前的家长多,也不比几十年前的家长正确,有些家长和老师笃信的,还是一些伪科学,假事实,再用这些假知识去要求孩子,甚至是责难孩子,这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做法还加剧孩子近视的程度。
因此,我请教了有关专家,给大家聊聊关于近视的五个真相。
近视的真相一
一个孩子之所以近视,是因为他的父母近视,父母近视真的会遗传给孩子。
“父母双方都为近视,则遗传给孩子的几率为%。父母一方有近视,遗传率为50%,”儿科眼学视觉发育科学与眼视光医学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邵立功说,“父母近视真的会遗传给孩子”。
国际学术期刊《遗传》杂志称:对双胞胎的近视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近视确由遗传因素决定。研究者们还发现处于同样学习强度下的人,父母患有近视的人群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为父母不患有近视人群的10倍。
遗传最“见效”的是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其机率如下:
1、夫妇双方如均为高度近视,其子女通常发病率在98%以上;
2、如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其子女10%-15%发病;
3、如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高度近视发生率约为50%;
4、如双方均为近视基因携带者,但视力正常,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25%。
(数据来源:医院眼科王晶)
上面的“发病率”,跟父母是个胖子,儿子多半是个胖子的机率几乎相当。父母在责怪孩子为什么不保护好眼睛以致于近视时,恐怕先得责怪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近视。
既然近视的一大确凿原因来自于遗传,那么肯定有近视基因,父母在责怪自己的同时,可以责怪一下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基因——年5月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科学家们发现10个基因与近视有关:有的基因导致儿童在7.5岁近视,但今后度数稳定(CHRNG、CACNA1D、LAMA2、CYP26A1和BMP4);还有基因导致儿童在7.5岁近视且不断增长(PRSS56、KCNQ5、TOX、ZIC2和SHISA6)。
近视跟基因相关虽然听起来让人颇为沮丧,但也同时意味着好消息,我们可以通过改造基因来治疗近视。温州医医院院长瞿佳教授,最近被公布为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初步候选人,他挂帅的中国近视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除了发现中国人特有的近视基因之外,他说:研发药物,通过吃药改变基因治疗近视在未来很可能发生。
▲温州医医院院长瞿佳教授,最近被公布为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初步候选人。
近视的真相二
比遗传更可怕的,是因为我们像现代人一样生活。
虽然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近视成因“归功”于遗传,但比遗传因素更具威力的,是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果不是生活方式的演变和变化,如何能够解释拥有同样基因的人类近视得越来越严重?
有一种说法,说是近视基因特别偏爱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在上文列举的近视基因研究,科学家在同时也发现:这些近视基因对亚洲儿童的影响力比欧洲儿童要大两倍。
我认为近视基因并不偏安亚洲人,而是亚洲,尤其是东亚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大量的课堂教学、堆积如山的试卷、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停不了脚步的竞争、上不完的课外辅导班补习社、比黄金和钻石还稀少的户外活动时间……这些因素联合导致了亚洲的高近视率,也把中国推向了近视第一大国。证据之一是中国人移民到海外后近视率大为下降,甚至下降到当地水平。
下图是近视在不同人群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近视的顺序是:大学生??文员和秘书??裁缝??演员和艺术家??熟练工人??农民和渔夫。
▲近视在不同人群中的比例。瞿佳教授主持的最新研究发现:近视跟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其本质是跟近距离工作相关。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近视的几率就越大,“眼镜等于学问”看来是有几分道理的。学生们近视不是因为受教育受得多,而是因为眼睛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这使得眼轴距离增加,也就造成了近视。
能够证明近视跟眼睛近距离工作密切相关的是,近视的几率、近视的程度一年比一年严重,现代人比古人近视严重得多。
古人的文字是刻在竹简上,写大大的毛笔字在宣纸上,字很大,内容也不多,都是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和短小的诗歌,眼睛近距离工作的时间短,工作环境舒服(字大),当然近视比例比现在低。现在的图书字这么小,一本一本这么厚,眼睛近距离的工作量这么大,当然容易近视。
近距离工作的“威力”
工作距离:一天阅读时间大于2小时的儿童发生中高度近视的可能性是阅读时间少于2小时儿童的1.5倍。
工作时间:工作距离小于30cm的儿童近视发生可能性是工作距离大于30cm儿童的2.5倍。
数据来自瞿佳教授公开课